[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电解法联合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23813.7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9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斌;赵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蓝北方园林(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生物吸收装置 污泥脱水装置 电解氧化装置 过滤装置 植物吸收 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系统 电解法 水体 水中有机物 根系吸收 净化水质 连接关系 上层清液 生物填料 水体排放 氧化分解 依次连接 营养物质 脱出 污泥 氮磷 下层 微生物 洁净 联合 分解 污水 吸收 | ||
一种采用电解法联合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沉淀池,电解氧化装置,膜生物吸收装置,植物吸收区,过滤装置,污泥脱水装置组成。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沉淀池,电解氧化装置,膜生物吸收装置,植物吸收区,过滤装置依次连接,污泥脱水装置与沉淀池连接。污水首先流入沉淀池,下层污泥进入污泥脱水装置,脱出的水分和沉淀池的上层清液流入电解氧化装置内,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水体流入膜生物吸收装置内,膜生物吸收装置内含生物填料,微生物会对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吸收分解。然后水体流入植物吸收区,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质。最后通过过滤装置,洁净水体排放,滤下来的产物再回流至污泥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景观水体、鱼塘等养殖水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观赏水池等景观水体不断涌现。然而,由于景观水体自身的特点,加之人们对水体管理不善,水体变黑变臭,富营养化等现象频发,破坏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因此,景观水体的治理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目前景观水处理的方法有主要两种:一种是化学法,用如杀菌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剂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治标不治本,并且极易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另一种是生物法,通过微生物细菌、水生动物、水生植物进行水处理。但此种方法处理周期长,见效慢,对水中的有害有机物无法去除。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较快速的去除水中氮磷,并且能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生态系统。
电解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技术,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是由于电力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以往多用于处理含氰、含铬的电镀废水。近年来随着电力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电解法日益成为水处理技术的热点,研究范围涉及处理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制革废水、造纸黑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电解法联合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景观水体进行有效治理。
该系统由沉淀池,电解氧化装置,膜生物吸收装置,植物吸收区,过滤装置,污泥脱水装置组成。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沉淀池,电解氧化装置,膜生物吸收装置,植物吸收区,过滤装置依次连接,污泥脱水装置与沉淀池连接。
所述沉淀池,为混凝土池体,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
所述电解氧化装置,电极板材质为钛。
所述膜生物吸收装置,装置内含生物填料,所述填料包括弹性填料、组合填料和球形填料。
所述植物吸收区,主体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混凝土结构,主体内铺设基质。所述基质为砾石、页岩、陶粒。主体上面种植挺水植物。
污水首先流入沉淀池,待污泥沉降后,下层污泥进入污泥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脱出的水分和沉淀池的上层清液流入电解氧化装置内,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电解氧化装置中,电极板产生大量·OH,能将水中环状结构的大分子链污染物(如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糖类等)在强氧化物质的氧化作用下被断键开环,为后续的膜生物反应装置彻底分解有机物做准备。随后水体流入膜生物吸收装置内,膜生物吸收装置内含生物填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水体流入后微生物会对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吸收分解,从而降低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在植物吸收区内,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质,加之植物根系也可以组成强大有效的生物膜系统,提高对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出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大颗粒物后,水体排放,滤下来的产物再回流至污泥脱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蓝北方园林(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京蓝北方园林(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3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