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23206.0 | 申请日: | 201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B21B1/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黄胜初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连轧淬冷 工艺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绘制整个连铸到热送过程中铸坯表面及其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
(2)在同一张图中绘制钢种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TTT曲线;
(3)在同一张图中添加流程特征位置;
(4)根据图中温度变化曲线与TTT曲线的交点位置,确定奥氏体晶界脆化开始位置;
(5)根据步骤(4)中确定的奥氏体晶界脆化开始位置,确定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铸坯表面及其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数据采用温度场模型计算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钢种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TTT曲线包括:铁素体开始生成曲线、珠光体开始生成曲线、珠光体结束生成曲线、贝氏体开始生成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交点位置即为TTT曲线中首先跟温度变化曲线相交的交点位置,即为奥氏体晶界开始发生脆化的具体位置,关注铁素体开始生成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钢种种类,如果该钢种有TTP曲线,则需在同一张图中增加绘制钢种氮化物和碳氮化物在晶界析出的温度-时间-性能TTP曲线,根据图中温度变化曲线与TTP曲线的交点位置可以确定晶界析出氮化物或/和碳氮化物而导致晶界脆化的具体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变化曲线和TTT曲线交点位置为脆化开始位置、温度变化曲线和晶界TTP曲线交点位置亦为脆化开始位置,同时,温度变化曲线和TTT曲线以及TTP曲线都有交点,那么两个交点中后面的交点更确定不移为脆化开始位置,即在晶界不但析出了铁素体,也析出了氮化物或者碳氮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表面及其一定深度,该一定深度指的是铸坯表面至20mm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铸坯表面及其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包括:宽面距离表面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角部距离表面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窄面距离表面一定深度铸坯的温度变化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流程特征位置包括:连铸拉轿机位置、火切结束位置、翻转冷床位置、热送过程的出坯辊道和输送辊道位置、加热炉位置、初轧辊位置、保温罩位置、加热装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连轧淬冷工艺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确定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的方法包括:
根据脆化开始位置,在脆化开始位置附近,初步确定一个设备上布置上允许的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
得到脆化开始位置和该初步确定的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差ΔX,其中X对应温度变化曲线图中的X轴坐标的位置;
判断ΔX是否满足|ΔX|≦|ΔXcri|,其中ΔXcri为脆化开始位置前后淬冷有效且不会导致淬冷裂纹的临界长度;
若满足,确定该初步确定的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即为确定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
若不满足,则重新确定一个执行淬冷工艺的位置;直至满足上述条件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32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钢用钢铝混合脱氧合金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花键套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