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紧急制动建模及模型辨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21774.7 申请日: 2017-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7679265B 公开(公告)日: 2020-06-23
发明(设计)人: 谢国;金永泽;梁莉莉;惠鏸;黑新宏;赵金伟;马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20 分类号: G06F30/20;G06F30/15;G06F119/14
代理公司: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代理人: 杨洲
地址: 710048***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列车 紧急制动 建模 模型 辨识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列车紧急制动建模及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列车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力,阻力,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理,对状态进行离散化,建立了列车参数化的紧急制动模型;基于最大期望辨识算法,构造列车条件数学期望,最大化条件数学期望;采用梯度寻优法,得到紧急制动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列车制动力分析:列车制动力是由安装在列车车身上的制动装置产生的使列车减速停止的力,采用摩擦制动作为列车紧急制动的主要装置,摩擦制动的主要实现方式是通过制动缸产生空气压力,然后将空气压力通过多种传动方式有效地作用到车身的闸片上,通过闸片与列车的制动盘产生有效地摩擦,从而产生使列车减速并停止的列车制动力,当列车处于紧急制动状态时,列车制动缸会将最大空气压力作用到闸片上,产生最大的制动力,使列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停止;

盘形制动器每块闸片产生的制动力B:

式中dz为制动缸直径mm;Pz为制动缸空气压力kPa;ηz为基础制动装置计算传动效率;γz为制动倍率;rz为制动盘摩擦半径mm;Rc为车辆车轮直径mm;μ为摩擦系数;N为车辆闸片总数;

步骤2:列车基本阻力分析:列车的基本阻力W存在于列车的任意工况下,基本阻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车辆的结构和技术状态、轴重、线路情况、气候条件以及列车运行速度;列车基本阻力采用以下公式:

W=M·(c0+c1·v+c2·v2)·g·10-3

式中M为列车重量,c0,c1,c2为列车阻力系数,v为列车运行速度km/h,g为重力加速度9.8m/s2

步骤3:列车附加阻力分析:列车在通过某些特殊道路时,包括坡道、曲线、隧道,产生的额外阻力被称为列车附加阻力I,常见的附加阻力有坡道附加阻力、曲线附加阻力、隧道附加阻力,充分考虑多种附加阻力,使建立的列车模型更加贴近列车的实际运行状态,列车附加阻力即:

I=M·(ωirs)·g·10-3

式中M为列车重量,ωi,ωr,ωs分别为单位坡道附加阻力、单位曲线附加阻力和单位隧道附加阻力;

步骤4:列车受到的合力为:F=B+W+I;

步骤5:根据牛顿第二定理,计算列车制动过程的减速度a为:

步骤6:对速度v和位移S离散化,得到差分形式:

vt+1=vt-3.6·a·T

式中vt为t时刻的速度值m/s,St为t时刻的位移值m;T为采样间隔s;

步骤7:建立高速列车紧急制动状态空间模型:

yt=[1 0]xt+et

式中xt为2维向量,第一维表示制动距离,另一维表示制动速度,yt表示列车t时刻的观测值,即:

wt代表列车紧急制动过程中,列车所处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对列车位移和速度产生的干扰,et代表列车位移测量中存在的误差;为了使本发明建立的列车紧急制动模型更加贴近列车实际运行状态,wt和et皆设定为非高斯噪声,wt和et的具体分布依据列车的运行工况来确定;

步骤8:观测并记录列车输出位移向量序列YN={y1,…,yN},设定待估计参数向量θ=[Pzzz,μ]T

步骤9:由于列车状态XN的速度分量中含有不可观测的制动参数向量,因此将列车位移和速度组成的状态序列XN={x1,…,xN}视为不可完全可测数据,计算XN与YN组成的全部数据的联合对数概率密度函数Lθ(XN,YN):

式中pθ(Ω|Δ)表示当列车的制动参数为θ时,Δ情况下随机向量Ω的概率密度,依据模型的马尔可夫特性求取;

步骤10:设定当前列车的参数估计值为θk,计算Lθ(XN,YN)的期望值Q(θ,θk)的解析解:

Q(θ,θk)=I1+I2+I3

步骤11:采用粒子滤波与粒子平滑计算Q(θ,θk)的数值解:

Q(θ,θk)=I1+I2+I3

式中,表示t时刻第i个粒子滤波后的权重,表示以列车所有输出序列YN为条件的粒子的平滑权重;

步骤12:采用梯度寻优法,计算使条件数学期望估计最大的参数向量估计值θ;

步骤13:若参数的估计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算法停止,输出参数;否则,返回步骤11继续迭代计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217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