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7940.6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3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孙炜;陈绍木;柯城;郭善济;张灿忠;李弥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00 | 分类号: | C09D1/00;C09D7/61;C09D7/63;C03C17/00;B01J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水解硅烷化合物 水解缩合物 涂布液 红外线 紫外线 碱金属 红外吸收涂层 碱土金属元素 紫外线吸收剂 红外线吸收 核壳结构 纳米颗粒 吸收 红外线吸收率 耐摩擦性能 玻璃 玻璃表面 耐久性能 透明涂层 原位包裹 耐高温 氢键 涂覆 制造 | ||
1.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包含可水解硅烷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能够取代所述可水解硅烷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中的至少部分氢键,所述可水解硅烷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原位包裹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分别形成紫外核壳结构和红外核壳结构;所述涂布液中还包含除Si外的、可与O形成三角形配位或者四面体配位的非金属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元素选自B和P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元素与Si的摩尔比为1/20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选自Li、Na、K、Rb、Cs、Mg、Ca、Sr和Ba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与Si的摩尔比为1/30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以混合液B的形式加入,所述混合液B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和硅烷偶联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与紫外线吸收剂化学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包覆分散剂,所述分散剂位于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和红外核壳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以混合液A的形式加入,所述混合液A包含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分散剂和硅烷偶联剂,所述外表面包覆分散剂的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与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外表面上的分散剂化学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包裹的过程包括可水解硅烷化合物在水解之前与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均匀混合,在水解时可水解硅烷化合物的水解缩合物以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和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为核进行生长,在水解之后分别形成紫外核壳结构和红外核壳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核壳结构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外表面包覆有可水解硅烷化合物水解形成的紫外硅氧化合物层,所述红外核壳结构为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包覆有可水解硅烷化合物水解形成的红外硅氧化合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以混合液B的形式加入,所述混合液B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和硅烷偶联剂,所述紫外核壳结构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与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官能团化学键合,所述红外核壳结构中的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的外表面还包覆有分散剂层,所述分散剂层位于红外线吸收纳米颗粒的外表面和红外硅氧化合物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核壳结构和红外核壳结构的形成包括至少一次原位包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涂布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水解硅烷化合物包含硅烷偶联剂以及选自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三甲氧基硅烷和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794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