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合法分离酸性气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5572.1 | 申请日: | 201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0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飞;王海波;彭德强;陈新;王璐瑶;廖昌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52;B01D53/96;C01B17/32;C01B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合 分离 酸性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合法分离酸性气工艺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合反应器、水合物分解器、吸收反应器和产品罐;酸性气进料管线与水合反应器的气相入口连接,水合反应器的液相出口与水合物分解器的的水合物浆液入口连接,水合物分解器的冷清液出口和再生水合物工作液出口经冷却器后与水合物反应器的液相入口连接;水合物分解器气相出口与吸收反应器的气相入口连接,吸收反应器的气相出口与净化气出口管线连接,吸收反应器的液相入口与碱液入口管线连接。本发明对整体工艺过程中的能量进行了充分利用,将水合物分解的吸热和碱法吸收的反应放热合理匹配,极大降低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性气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含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酸性气体净化和污染物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炼厂酸性气是在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加工尾气,其主要成分为H2S和CO2。炼厂酸性气主要来自于酸性水汽提、循环氢脱硫以及干气和液化气脱硫等装置。大型炼厂酸性气量较大(年产硫磺>5000t/a),一般都建立生产硫磺的酸性气处理装置,对H2S进行回收利用。而对于中小炼厂(年产硫磺<5000t/a),由于酸性气量小,建立硫磺装置成本较高,大部分小炼厂基本都将酸性气采用燃烧排放的方式处理,这种方法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燃烧生成的SO2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炼厂酸性气治理根据回收制得产品的不同,可分为制取硫磺、制硫酸及制亚硫酸盐、NaHS等化产品。
制取硫磺产品主要有两种成熟技术,一种是二级Claus+尾气加氢还原+溶剂吸收工艺技术;另一种是美国Merichem公司气体技术产品公司开发的LO-CAT工艺技术。二级Claus+尾气加氢还原+溶剂吸收技术工艺成熟,产品硫磺质量稳定,但由于流程长、投资大、能耗高、装置安全控制要求高,并且Claus工艺只能处理高浓度的酸性气体,对于小炼厂酸性气治理并无优势。LO-CAT工艺采用多元螯合的铁催化剂使H2S直接转化为元素硫,能够适合酸性气量波动较大的工况,H2S的脱除率高,但是由于LO-CAT存在操作费用高、硫磺纯度和色泽略差于克劳斯工艺,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磺颗粒会发生堵塞现象,加之催化剂和专利使用费较高等问题,使得该技术在小炼厂酸性气治理上较难推广。
酸性气制酸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酸性气体制酸,该技术投资省、成本低、适应性强、生产过程易操作。但硫酸生产工艺较复杂、占地面积大,且硫酸的运输、储存均有一定难度,成为其限制因素。酸性气生产亚硫酸盐工艺流程简单、可采用不同的吸收剂实现产品多样化,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维修费用较高、且产品销路不畅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5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脱氯剂
- 下一篇:一种废气净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