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形远光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13878.3 | 申请日: | 2017-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民;张玉森;侯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森;丁建民 | 
| 主分类号: | F21S41/125 | 分类号: | F21S41/125;F21S41/30;F21S41/255;F21S41/141;H05B45/345;H05B45/3725;F21Y115/10;F21Y113/10;F21W102/13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远光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形远光灯,其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三个单基色光源系统和三基色光源驱动电路:在所述壳体中开有沿轴向设置并且截面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柱形容纳仓,用以安装所述单基色光源系统;所述三基色光源驱动电路分别与三个所述单基色光源系统电连接,用以驱动三个单基色光源系统发出三基色光。本发明隐形远光灯能够发射三基色光,并通过照射在可视目标处,合成为可视的暖白色光,具有照射距离远、无散射、无眩光、不刺眼等特点,并具有灯光来源隐形的使用效果,可用于汽车远光灯、高杆灯、探照灯、医学手术照明灯和远光手电筒等广泛的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隐形远光灯。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人们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灯具仍以卤钨灯、疝气灯及光学聚焦LED灯为主,然而,这类灯具普遍存在大量的光能散射和眩光。当采用这类灯具用作车灯,当车辆在会车时,由于己方车灯照射到物体后的反光强度弱于对方车灯直接照射的灯光强度,因此,由对方车灯发出的向斜上方射出的这部分光线会直接射向己方汽车驾驶员的眼睛,形成强眩光刺激,使驾驶员无法看清自己车灯照射前方的路面路况及周边的其他情况,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已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大量的光线散射,无效辐照面积大,光能量严重损耗。
此外,现有的灯具照射范围广,具有明显的光束,可以十分容易地确定光线的来源及位置,在隐蔽事件中还极易被发现,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隐形远光灯,以解决现有远光灯具有强眩光刺激、安全性差和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隐形远光灯,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三个单基色光源系统和三基色光源驱动电路:在所述壳体中开有三个容纳仓,在每个所述容纳仓中安装一个单基色光源系统;所述三基色光源驱动电路分别与三个所述单基色光源系统电连接,用以驱动三个单基色光源系统发出三基色光;三个单基色光源系统发出的三基色光在隐形远光灯的前方形成汇聚点。
所述单基色光源系统包括:
内壳体,为一端封口的筒体,在筒体内壁上分布有若干用以遮挡散射眩光的遮光环;
光源片,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封口端的内侧面,用于发出三基色之一的单基色光;
球形玻璃透镜,设置在所述光源片的前方,用于汇集光源片发出的单基色光;以及
反光罩,为前、后端敞口且母线为抛物线形的罩壳,用于聚拢球形玻璃透镜发出的单基色光并以平行光的形式发出单基色光光束;在所述反光罩的前端口处设置有凸透镜,所述球形玻璃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光罩的后端口处,所述球形玻璃透镜的焦点位于所述反光罩的焦点处。
所述单基色光源系统发射的单基色光束向壳体轴心线方向偏移的偏心角为1~10°,以在隐形远光灯的前方形成共聚点。
在所述内壳体的封口端外侧面设置有散热片。
在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封挡单基色光源系统的防尘玻璃罩。
本发明隐形远光灯中的所述三基色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自动升降压开关电源电路,分别与绿色光源恒流供电开关电源电路、红色光源恒流供电开关电源电路和蓝色光源恒流供电开关电源电路相接,用于对输入的供电电压进行自动调整,输出稳定不变的供电电压,以适应多种输入电压的供电环境;
绿色光源恒流供电开关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自动升降压开关电源电路和发绿色光的光源片相接,用于驱动对应的光源片发出绿色光源;
红色光源恒流供电开关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自动升降压开关电源电路和发红色光的光源片相接,用于驱动对应的光源片发出红色光源;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森;丁建民,未经张玉森;丁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38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