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元件的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3307.X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莫家平;刘有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元件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的构造,该磁性元件于二相对的一基材表面通过机械加工成型具复数导电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另一基材表面设有复数导电接点、供与该基材表面一个以上凸座体的复数导电体对位、呈电性接触,而二基材相对表面组装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位于一个以上凸座体、复数导电接点之间,并在一个以上导磁内芯设有复数定位槽孔供一个以上凸座体分别穿设,则利用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与一个以上凸座体的复数导电体、复数导电接点间形成多组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感应区,达到加工作业简易、快速、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元件的构造,尤指可快速加工、制造成型的磁性元件,系于二基材分别设有具复数导电体的一个以上凸座体、与各导电体电性接触的复数导电接点,再于二基材之间组装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可形成多组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感应区,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符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背景技术
然而,目前一般应用的变压器、电感元件或其它磁性感应元件等,都是在铁芯上二组卷绕漆包线后,二组漆包线的二侧各四个线头分别延伸至铁芯二侧法兰部上,则可与外部各式电子装置的电路呈电性连接,成型单一个变压器,以提供电子装置电路进行电压电流的改变转换,也可作为电路中滤除电磁波、杂讯等一般电压负荷,再通过接地予以排除,但对于电路中发生瞬间高电压的雷击信号所产生冲击,一般绕线方式变压器并无法承受而容易发生故障、损毁等情况,影响电路传输电子信号的品质变差,则为了解决雷击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冲击,必须再于电子装置的电路中加装滤波元件、防雷击装置及信号耦合装置等,而利用二组漆包线卷绕在铁芯上并无法通过自动化加工成型单一个变压器,必须通过人工卷绕方式制作,制程极为耗时费工、制造成本也提高,且外观体积相当大、占用空间,并不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讲究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的诉求,若必须同时应用多个变压器,则要将多个变压器逐一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的电路中,提高加工作业的困难度,则变压器于实际实施时,仍存在诸多缺失有待改善。
是以,如何解决目前变压器必须通过人工卷绕漆包线进行制造,相当耗时费工的问题与困扰,且变压器体积大、不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设计理念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通过半自动化加工生产,快速进行组装置造,提升电感效应、整流及变压功能,通过二基材间一个以上凸座体穿设复数导电体、复数导电接点电性导通,分别与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形成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磁性元件的构造的发明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性元件的构造,其特征是包括二基材及一个以上导磁内芯,其中:
该二基材在相对表面通过机械加工成型具有复数导电体的一个以上凸座
体、供复数导电体对位电性接触的复数导电接点;及
该一个以上导磁内芯组装于二基材相对表面的一个以上凸座体、复数导电接点之间,并在一个以上导磁内芯设有供一个以上凸座体分别穿设的复数定位槽孔,而供一个以上导磁内芯与一个以上凸座体的复数导电体、复数导电接点间形成多组连续卷绕式导体感应线圈效应的感应区。
所述磁性元件的构造,其中:该二基材是电路板或软性电路板,并在二基材分别设有预设的线路布局,且其中一基材外侧表面分别延设有输入侧、输出侧,另一侧表面利用钻削加工成型复数凹孔,且各凹孔内部分别利用穿设、电镀、灌注导电胶、印刷导电线路或焊接的加工方式成型复数导电体,该表面再利用铣削、研磨或刨削的机械加工方式成型一个以上凸座体,一个以上凸座体分别呈等间距相邻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弘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3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