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体感应智能语音交通信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12452.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3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5 | 分类号: | G08G1/005;E01F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体 感应 智能 语音 交通信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语音交通信号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人体感应智能语音交通信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出行的安全。出行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车辆很多的十字路口,容易产生交通事故。现有中国专利CN204557785U公开一种人体感应智能语音交通信号装置,包括单片机、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输入四或门、输入四与非门、第一态位缓冲器、第二态位缓冲器、语音电路、双路交通指示灯、双路人体感应器和直流电源;双路交通指示灯和双路人体感应器设置在道路两端的标志杆上,直流电源为语音交通信号装置控制盒、双路交通指示灯和双路人体感应器供电;该装置设计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整体安装,也可以在现有人行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易于推广使用。但现有技术还是无法根据红绿灯信号对行人进行管制,就可能出现闯红灯现象,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人体感应智能语音交通信号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人体感应智能语音交通信号装置,安装于人行横道端部,包括相连接的立柱组件和护栏,其中,所述立柱组件包括:
立柱本体;
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顶部,用于采集人体感应信号和交通灯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侧壁上,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响应所述控制信号;
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内,并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护栏,响应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护栏动作;
语音芯片,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内,并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响应所述控制信号;
电源,为所述控制模块、显示组件、驱动模块和语音芯片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信号杆、信号发生芯片、数据接收芯片和控制芯片,所述信号杆与信号发生芯片相连接,所述数据接收芯片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传感器、信号发生芯片和控制芯片;
所述信号发生芯片通过信号杆获得实时的交通灯信号,数据接收芯片将所述交通灯信号和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的人体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所述人体感应信号和交通灯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包括显示信号、护栏驱动信号和语音提醒信号。
所述控制芯片根据人体感应信号和交通灯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具体为:
当人体感应信号为有人且交通灯信号为绿灯时,显示信号为通行状态且护栏驱动信号为打开护栏,并同时产生相应语音提醒信号。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均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显示屏和信号指示灯,所述显示屏设置于立柱本体的一侧壁上,所述信号指示灯设置于立柱本体的至少两侧壁上。
所述信号指示灯表面带有不透光的不透光部,使光线从信号指示灯的透光部射出,所述信号指示灯设有多个,各信号指示灯的不透光部位于不同部位。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相连接的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立柱本体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模块对应的散热槽。
所述电源为蓄电池。
所述立柱本体的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电路向所述蓄电池充电。
所述立柱本体通过底座固定于地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集人体感应信号和交通灯信号实现护栏的开启关闭,在进行交通灯信号提醒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红绿灯信号对行人进行管制,就可能出现闯红灯现象,造成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人体感应传感器、信号杆、信号发生芯片对产生的信号进行接收,有效达到对人行横道的智能控制,确保了行人的安全,避免出现闯红灯现象。
(3)本发明还具有语音芯片,可产生语音提醒。
(4)本发明具有信号指示灯,且设置于立柱本体的至少两侧壁上,多方向显示,提高显示效果。
(5)本发明的信号指示灯,表面带有不透光的不透光部,使光线从信号指示灯的透光部射出,所述信号指示灯设有多个,各信号指示灯的不透光部位于不同部位,提高指示灯显示效果。
(6)本发明立柱本体上设有散热槽,提高装置的安全性能。
(7)本发明立柱本体的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可实现太阳能充电,使用更为节能便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盈联电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2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