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12199.4 | 申请日: | 2017-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5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鑫厦鑫计算机有限公司长乐区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3/30 | 分类号: | E02F3/30;E02F3/40;E02F3/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182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死角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侧面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面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侧面连接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之间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动臂,所述动臂的侧面设有转向角传感器,所述动臂的端部连接有铰接座四,所述铰接座四连接有推铲,该装载机除死角装置结构合理,实用性较强,通过PLC控制器、转向角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可以防止装载机因为死角损伤装载机连动机构,通过防护架和护栏可以避免推铲工作过程中树枝、垃圾等物容易越过推铲损伤设备,从而提高推铲的使用性能和推铲质量,通过推铲前齿更方便装载机进行工作,适宜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载机,都存在低位卸料后,不收铲斗直接升动臂造成铲斗连动机构卡死,损坏前车结构,功能瘫痪,不能继续使用。
如申请公布号CN 206267207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
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前表面下部对称铰接有动臂液压伸缩缸,支板的前表面上部对称铰接有动臂,动臂液压伸缩缸的伸缩端和动臂的下端中部铰接,两个动臂的中部之间设有动臂横梁,动臂的一端和铲斗铰接,支板的前表面中间位置铰接有铲斗液压伸缩缸,铲斗液压伸缩缸的伸缩端和摇臂的一端连接,摇臂的下侧和动臂横梁铰接,摇臂的侧面设有转向角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的内圈和动臂横梁连接,动臂横梁的另一端和拉杆的一端铰接,但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差,不适宜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结构合理,实用性较强,通过PLC控制器、转向角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可以防止装载机因为死角损伤装载机连动机构,通过防护架和护栏可以避免推铲工作过程中树枝、垃圾等物容易越过推铲损伤设备,从而提高推铲的使用性能和推铲质量,通过推铲前齿更方便装载机进行工作,适宜于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载机除死角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后侧面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面设有两个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前侧面连接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之间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侧面转动连接有动臂,所述动臂的侧面设有转向角传感器,所述动臂的端部连接有铰接座四,所述铰接座四连接有推铲,所述推铲的后侧面设有铰接座二,所述铰接座二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连接盘,所述安装板前侧面靠近上表面的位置处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一,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的端部与连接盘转动连接,所述推铲的后侧面设有倾角传感器,所述安装板前侧面靠近底面的位置处设有铰接座三,所述铰接座三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二,所述电动伸缩杆二的端部连接有铰接座一,所述铰接座一与动臂相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转向角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动伸缩杆一和电动伸缩杆二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后表面设有两个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侧面设有滑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铲底面的前端设有推铲前齿,所述推铲前齿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铲的侧面设有两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推铲的后侧面之间连接有两个卡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铲后侧面的顶端设有两个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之间设有护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铲的底面设有加强板,所述推铲的外表面设有耐腐蚀层和防水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臂的上表面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与电动伸缩杆一的固定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鑫厦鑫计算机有限公司长乐区分公司,未经福州鑫厦鑫计算机有限公司长乐区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2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