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2C总线的三线扩展方法及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10776.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2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宁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2c 总线 三线 扩展 方法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2C总线的三线扩展方法及电路,本发明增加了一根主器件到复用芯片的SDA链路,两组I2C共用一条SCL链路,在链路上,使用多路复用芯片对链路数据进行处理,负责数据的转发和分析,并对整个链路进行监控,保证两根数据线不会同时访问同一条复用链路,当一条数据链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条数据链路可以完全承担整个系统的通信任务,实现从器件通信效率以及通信稳定性的提升,保证在同样提高从器件挂载数目的基础上,提高总线容量,提高通信的及时性和质量,节省了I/O资源,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2C总线的三线扩展方法及电路。
背景技术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由飞利浦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是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总线标准。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单,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I2C通过串行数据(SDA)线和串行时钟(SCL)线在连接到总线的器件间传递信息。每个器件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识别,而且都可以作为一个发送器或接收器(由器件的功能决定)。主机是初始化总线的数据传输并产生允许传输的时钟信号的器件。此时,任何被寻址的器件都被认为是从机。
由于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具有信号线少、控制简单方便等优点,在现今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中,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I2C总线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现有的I2C从设备连接在同一个I2C主设备下,其访问地址为相同固定的地址,因此并不能直接访问多个具有同一设备地址的I2C从设备,而必须增加额外的方案来实现对每一I2C从设备的单独访问和控制。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专用I2C复用芯片或利用CPU的I/O接口用软件方式模拟I2C总线时序来打开I2C从设备并进行访问。但是专用I2C复用芯片成本较高,不适合大量使用,而采用软件模拟I2C总线时序的方式会占据大量CPU资源而影响系统性能。
附图3为现有技术的I2C设备的拓展,在一组I2C链路上使用多路复用芯片,建立所述多路复用芯片与所述I2C设备的连接,通过芯片的二次寻址,解决同类型器件地址冲突的问题,实现更多从器件的挂载,来解决现有I2C设备的拓展成本高和因占用大量CPU资源影响系统性能的技术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使用多路复用芯片,可以使链路上挂载更多的从器件,但是由于I2C接口本身的数目并没有改变,而且I2C协议的通信速率较慢,当挂载过多从器件的时候,会出现总线资源的长时间占用,导致链路的堵塞拥挤,造成总线通信的质量和及时性下降。此外,采用一组总线挂载多组设备,一旦上端的接口出现故障,并没有应急的通信链路来维持低强度的通信,整个链路都会陷入瘫痪。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I2C多路复用芯片只能增加从器件挂载数目,无法提高I2C总线通信上限的缺点,本领域亟需一种技术来保证在同样提高从器件挂载数目的基础上,提高总线容量,提高通信的及时性和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I2C总线的三线扩展方法及电路,在原有I2C链路的基础上扩展出一套三线复用系统,保证在同样提高从器件挂载数目的基础上,提高总线容量,提高通信的及时性和质量。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2C总线的三线扩展方法,包括:
步骤101,提供多路复用芯片;
步骤102,建立主器件与所述多路复用芯片的连接,所述主器件通过所述多路复用芯片输入端的第一SDA线路、第二SDA线路及SCL线路输入到所述多路复用芯片;
步骤103,所述多路复用芯片输出端通过输出端的SCL线路、第一SDA线路、第二SDA线路及第三SDA线路输出寻址,实现四组双线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107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