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渔网线使用品质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938.4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燕;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湖市俊业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0/06 | 分类号: | D06M10/06;D06M11/79;D06M10/00;D06M14/10;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渔网 使用 品质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渔网线使用品质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渔网线是渔具领域中常见的基础原料,最初多由棉麻材料制成,随着人们对其使用特性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增强,现有的渔网线多为塑料类人工合成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渔网线材料,在我国已经普遍应用,其综合性能良好,消耗量在渔网材料中的占比较大,但其存在着耐老化性差的问题,长时间使用容易老化出现物化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对此人们配制了耐老化的涂料,将涂料涂覆在渔网线的表面上能有效的改善其耐老化性能弱的问题,但多数涂料为树脂涂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表面呈惰性,与涂料的结合能力不高,因此需要进行改性处理,目前常见的改性处理为接枝处理,即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来提升表面活性,增加对涂料的吸附效果。常见的接枝处理是将待加工的渔网线浸入到接枝液中,添加引发剂等助剂让其自然溶液浸泡接枝,虽然工艺操作简单,但接枝处理的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善渔网线使用品质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善渔网线使用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先用清水对渔网线冲洗一遍,然后将渔网线浸入到除油剂中浸泡处理10~15min后取出,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后取出备用;
(2)将步骤(1)处理后的渔网线投入到磷酸溶液中浸泡处理10~15min,期间不断施加超声波处理,取出后备用;
(3)将步骤(2)处理后的渔网线放入到密闭罐内,向密闭罐内注入处理液A并浸没渔网线,然后将密闭罐内的压力增至0.5~0.6MPa,保压处理5~7min,接着再快速卸压至常压,上述增压、卸压处理为一个循环操作,总计对渔网线进行4~6个循环操作后将渔网线取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A中各成分及其对应重量份为:7~10份纳米二氧化硅、1~1.5份乙酸乙酯、5~8份钛酸酯偶联剂、2~4份焦磷酸钠、150~160份水;
(4)将步骤(3)处理后的渔网线放入到紫外线辐照箱内进行紫外线辐照处理,控制紫外线的辐照波长为340~360nm,处理15~20min后取出备用;
(5)将步骤(4)处理后的渔网线放入到处理液B中,加热保持处理液B的温度为55~60℃,浸泡处理45~50min后取出备用;所述的处理液B中各成分及其含量为:1.3~1.5 mol/L丙烯酰胺、0.4~0.8 wt%氯化钠、0.5~1.0 wt%尿素、0.2~0.5 wt%硝酸镁,余量为水;
(6)将步骤(5)处理后的渔网线放入到清水中冲洗一遍后,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除油剂为丙酮。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磷酸溶液中磷酸的质量分数为5~7%。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的频率为84~88kHz。
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纳米二氧化硅的颗粒大小为50~120nm。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的紫外线辐照处理的功率为900~1000W。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浸泡处理时不断对处理液B进行搅拌。
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的干燥处理的温度为75~80℃。
进一步的,所述渔网线的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湖市俊业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巢湖市俊业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车架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铝罐半挂液罐车车架纵梁加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