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834.3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1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怀平;耿桂淦;季旭东;刘德忠;王晓东;叶昊;袁满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96;B01D50/0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尘烟 脱硫 双循环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控制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传统石灰石石膏脱硫法产生大量无法利用的石膏,难以处理利用;而氨法脱硫产生的硫铵产品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同时氨法工艺无废水产生。针对粉尘浓度为40~200mg/Nm3高尘烟气,常规的单塔氨法脱硫工艺难以实现高尘烟气的洗尘效果,导致吸收塔10出口颗粒物排放超标,难以实现颗粒物浓度小于5mg/Nm3超低排放的要求当烟气中含有HCL、HF等腐蚀性气体的浓度较高时,常规的单塔工艺存在系统腐蚀严重,难以长期稳定运行等问题。常规的氨法脱硫工艺尚存在氧化不完全充分、氨逃逸、气溶胶大的难题。
随着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细微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日益重视。氨法脱硫的入口烟气粉尘浓度高于40mg/Nm3时,通过采用2-3层除雾器的形式进行协同除尘,效果不能满足当前的超低排放要求。而在氨法脱硫后增设湿式电除尘技术,不仅提高了装备的投资,而且增加系统运行的能耗,增加了运行成本,是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氨法脱硫高尘烟气双塔双循环工艺及装置,解决高尘烟气的脱硫除尘难题和脱硫系统腐蚀的难题,并减少氨的逃逸和气溶胶的生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工艺及装置,用于净化烟气中的高尘以及二氧化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工艺,高尘烟气依次经过预洗塔14的预洗段和除雾段、吸收塔10内相互隔断的亚铵吸收段、硫铵吸收段后,经脱水、除雾成净烟气后排出;
所述预洗段内洗涤液为水;
所述亚铵吸收段内吸收液为亚铵溶液,排出液与氨吸收剂混合再生为亚铵溶液后,在亚铵吸收段内循环吸收;
所述硫铵吸收段内吸收液为硫铵溶液,排出液与氧化空气混合氧化为硫铵溶液后,在硫铵吸收段内循环吸收。
上述预洗段内的洗涤液为循环水。
上述亚铵溶液分流一部分,与硫铵吸收段的排出液融汇。
上述硫铵溶液分流一部分,去硫铵处理系统。
适用于上述的一种高尘烟气脱硫双塔双循环工艺的装置,高尘烟气依次经过预洗塔14的预洗段、预洗除雾器16,和吸收塔10的亚铵吸收段、硫铵吸收段后,经水洗段、脱水除雾段后成净烟气排出;
所述预洗段、亚铵吸收段、硫铵吸收段、水洗段内分别设有若干喷淋器15,
预洗段和水洗段的喷淋液为水,
亚铵吸收段的喷淋液为亚铵溶液,
硫铵吸收段的喷淋液为亚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铵溶液;
所述亚铵吸收段的下部设有透气隔板11;截留预洗后烟气中残余的液滴,并吸收塔10内底部的排出口排至吸收区地坑。
所述硫铵吸收段的两端分别通过透气隔板11与亚铵吸收段、水洗段隔断。
进一步的,上述预洗段内设有2~5层由喷淋器15构成的预洗喷淋层,喷淋液由预洗塔14底的预洗池13经预洗泵12循环提供。
再进一步的,上述预洗池13设有接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液口,将废水排放至后续的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进一步的,上述亚铵吸收段的排出液汇流至亚铵再生槽8经再生后,经亚铵泵9一部分在亚铵吸收段内循环喷淋,另一部分排至氧化槽4。
再进一步的,上述亚氨再生槽底部的0.3~2m高处设有氨吸收剂均布器7,氨吸收剂为氨水、液氨、氨气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上述硫铵吸收段的排出液汇流至氧化槽4内,经氧化空气氧化后,经硫铵泵3一部分在硫铵吸收段循环喷淋,另一部分经硫铵排出泵6输送至硫铵处理系统。
上述氧化槽4底部设有带氧化空气均布器5,氧化空气均布器5与外置的氧化空气系统相连,氧化空气均布器5上设有若干个喷嘴。
进一步的,上述硫铵吸收段内设有吸收液除雾器17。
进一步的,上述水洗段的排出液汇流至水洗槽2,经水洗泵1在水洗段内循环喷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