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9596.6 | 申请日: | 2017-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3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取暖 后盖 电热取暖 发热线缆 电热板 电热膜 炕板 绝缘层 电磁屏蔽功能 聚氨酯保温层 远红外线辐射 铝箔反射膜 内部绝缘层 新材料应用 表面装饰 从上到下 金属外壳 正面外壳 保温层 电采暖 反射膜 碳复合 碳纤维 炕面 涂敷 涂胶 家用电器 制作 | ||
一种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的制作方法。涉及新材料应用与家用电器取暖领域。家庭炕面取暖,用于家庭电采暖。产品主要包括表面装饰金属外壳儿,内部绝缘层的涂敷,石墨烯碳复合碳纤维发热线缆。聚氨酯保温层,及铝箔反射膜后盖。正面外壳儿,涂胶绝缘层,发热线缆,保温层,反射膜后盖,依次从上到下排列如附图。本发明具有远红外线辐射功能。并有电磁屏蔽功能,对人体有利无害又可以取暖。
涉及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应用于家用炕面电热取暖领域。
发明背景
目前市场上所流行的电热炕板多为金属丝、或碳纤维发热线的。发热慢且导热差电热转换率低,节能效果也不理想,有的产品还存在电磁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发明采用最新材料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制作的电热取暖炕板发热快、导热好。石墨烯材料是目前导电、导热最好的材料,用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平面发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热时间缩短,电热转换率提高。使用寿命长,功率无衰减,无电磁辐射。受到了到了市场的欢迎。
实施方法
1、石墨烯电热膜的制作采用我们以申报的专利2017 10495397.X石墨烯电热膜制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制作的电热膜方案制作出用以石墨烯电热膜远红外电热取暖炕板所需的电热膜
2、石墨烯远红外电热浆料选用以申报的专利2017 10144958.1、一种石墨烯水性碳纳米电加热材料制作导电油墨,
3、选用聚酯膜或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经过电晕处理进行涂胶干燥后待用。
4、选用凹版印刷机进行印刷,烘干,通过干法复合制成成品。
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远红外电热取暖炕板专用电热膜的电热材料制备过程如下:
选用多层石墨烯粉体与碳纳米管粉体按重量比例1∶4进行混合,在反应釜中经过表面活性剂进行预洗处理,表面活性剂是浓度90wt%的乙醇溶液与纯净水按重量比例1∶1混合,将混合粉体置于表面活性剂液体中,浸泡30分钟后进行澄清处理。然后,取经过表面活性剂进行预洗处理的混合粉体,放入分散搅拌釜中,加入粘接剂,以1500转/分高速搅拌30分钟。同时,加入分散剂、增塑剂、撒干剂和填料,搅拌均匀后,经过研磨机进行研磨30分钟,过滤包装为成品。使用时,将成品与水按重量比例1∶3稀释即可。
其中,粘接剂可用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丙烯酸树脂按重量比例1∶1混合,提高附着力,粘接性能,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增塑剂为顺丁烯二酸,撒干剂为硬脂酸铝。粘接剂、分散剂、增塑剂、撒干剂分别为混合粉体重量的1%;填料为碳黑,粒度为1~5nm,加入量为混合粉体重量的20%。多层石墨烯粉体为10层以上,厚度10nm以下,水平方向宽度10~15nm,碳纳米管粉体的粒度为5~10nm。
本实施例制作的发热材料发热快、均匀度好、抗衰减成本低,弥补了其他碳素纤维等材料的不足。
5、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外壳的制作。
选用薄铝板或薄铁板(塑料板)制作出所需要尺寸的外壳,并预留出接线盒的位置。
6、外壳内部的绝缘处理
将的石墨烯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壳体内部进行绝缘处理,市场上流行的远红外电热炕板没有这一道工艺。首先将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胶均匀的喷涂在壳体的里面,并铺设一层绝缘膜可以是尼龙网或是聚酯膜类的绝缘膜。可以增强绝缘减少感应电流的聚集并且可以提高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7、石墨烯电热膜(电热板)电热取暖炕板发热电热膜(电热板)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未经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