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校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9568.4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陈铁;张鑫鹏;金伟志;赵钢;刘鲁嘉;汲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诗非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差动 保护 二次 回路 校核 方法 | ||
一种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校核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差动保护领域。所述校核方法通过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三相大电流发生器的方式,解决了现有因待保护的变压器的负荷电流过小而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的带负荷测试无法进行的问题。所述校核方法通过将差动保护装置采集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与其理论值做比较的方式来判断差动保护装置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所述校核方法以差电流是否为0为依据来判断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所述校核方法以同侧三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是否为正相序为依据来判断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对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回路进行校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校核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差动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对于保护区内发生故障的反应灵敏度非常高。然而,往往由于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不正确,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正确动作率偏低。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判断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是否正确,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分析,而且需要对其进行带负荷测试。
现有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的带负荷测试方法为:调整系统的一次运行方式,使投运设备串接于负荷电流中,在二次回路中产生大于20mA的测试电流,以进行带负荷的测量。理论上,负荷电流越大越好,负荷电流越大,各种错误在差电流中的体现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判断。测试用负荷应满足所用测试仪器精度要求,并能保证差电流和负荷电流的可比性。但是实际运行的变压器,负荷电流受电网运行方式限制,不能无限制调节,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出线负荷太小,需多次调整运行方式调动负荷以满足测试要求。尤其是随着地区电网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变电站投运时往往低压侧出线还没有负荷,甚至部分变电站没有电容器,导致带负荷测试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因待保护的变压器的负荷电流过小而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的带负荷测试无法进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校核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校核方法基于三相大电流发生器实现;
当三相大电流发生器的输出电流满足差动保护装置的测量精度时,所述校核方法包括:
S1、在待保护的变压器投产前,将其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接好,并将变压器高压侧三相短路接地;
S2、采用三相大电流发生器对变压器的低压侧施加三相电流;
三相大电流发生器的A相输出电流依次经低压侧A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变压器和高压侧A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流入大地;
三相大电流发生器的B相输出电流依次经低压侧B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变压器和高压侧B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流入大地;
三相大电流发生器的C相输出电流依次经低压侧C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变压器和高压侧C相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流入大地;
S3、通过A相差动保护装置获取高、低压侧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通过B相差动保护装置获取高、低压侧B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通过C相差动保护装置获取高、低压侧C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
对于每个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当其不等于其理论值时,整定该电流互感器对应的差动保护装置的参数,使其等于其理论值;
否则,执行S4;
S4、对于每相差动保护装置,当其获取的差电流不为0时,更改所述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接线方式,使该差电流为0;否则,执行S5;
S5、采用钳形相位表获取高、低压侧A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的相位、高、低压侧B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的相位和高、低压侧C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流的相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5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