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城市路网的最优静态路径选择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709070.8 | 申请日: | 2017-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谷琼;陈仕军;屈俊峰;宁彬;胡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城市 路网 最优 静态 路径 选择 方法 | ||
1.一种基于城市路网的最优静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
所述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包括:道路类型的切割规则、曲折程度的切割规则、交叉节点个数的切割规则、道路平整度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交通标志与标线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
道路类型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别记为Rf,Ra,Rsa,Rd;
所述快速路定义为: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快速路的最高限速Vf≤80km/h;
所述主干路定义为: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主干路的最高限速Va≤60km/h;
所述次干路定义为: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支路;次干路的最高限速Vsa≤40km/h;
所述支路定义为:次干路与街坊路或小区路的连接线路;支路的最高限速Vd≤30km/h;
所述道路类型的切割规则为:
(1)同等拥塞度时,路径规划的优先级等级关系为RfRaRsaRd;
(2)当车辆实时行驶速度低于下一优先级的最高道路限速的一定阈值τ时,自动将下一优先级的道路纳入路径规划和拥塞度计算的范畴;
(3)若遇分叉路径则根据分支数进行分割为若干子段;
所述曲折程度的切割规则为:当汽车行驶方向与前方规划路径方向间的转向角度大于30°时,路径优先级降等级处理,并计算对应的道路拥塞度;
所述交叉节点个数的切割规则为:尽可能选择个数较少的交叉节点,且同数目的交叉节点使得规划车辆右转的几率较大;
所述道路平整度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为:尽量避免选择路面不平的坑洼路段或设有减速带的道路;
所述交通标志与标线城市道路线路切割规则为:尽量避免选择限速标志的道路;
步骤2:道路拥塞度计算;
步骤3:最优路径规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90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