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及其脱色絮凝剂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7711.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5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穆军;杨桥;崔霞;王东方;王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9/04;C02F3/34;C12R1/01 |
代理公司: | 33213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交替 单胞菌 及其 脱色 絮凝 制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及其脱色絮凝剂制法,海洋假交替单胞菌是从中国浙江舟山朱家尖一处海水养殖场养殖的菲律宾蛤仔吐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经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絮凝剂制法领域,具体是一株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及其脱色絮凝剂制法。
背景技术
絮凝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给水、废水絮凝净化、发酵工业、固液分离等方面,絮凝效果取决于选取的絮凝剂的种类。 目前,用于水处理行业的絮凝剂主要有两大类 :以铝系、铁系及其聚合物为代表的无机絮凝剂和以PAM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它们凭借其在使用过程中絮凝效果好且成本低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们对环境存在不安全性已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铝系絮凝剂中铝离子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症 ;铁系絮凝剂中铁离子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容易引起处理后水中带有颜色,增加污泥处理负荷;PAM的单体有很强的神经毒性,有很强的致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及其脱色絮凝剂制法,假交替单胞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絮凝剂有效成分分离操作简单,制得的絮凝剂脱色率高,形成的絮团大,沉降速度快,性能稳定,脱色絮凝效果好;对生物体无潜在毒性,绿色健康。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株海洋假交替单胞菌,从中国浙江舟山朱家尖一处海水养殖场养殖的菲律宾蛤仔吐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经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
上述海洋菌株16S rDNA全基因(1277bp)已向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基因序列数据库提交,登陆号为KX702262。其全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