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有效降低轴承腔温度的轴承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6921.3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杜强;高金海;王沛;胡嘉麟;徐庆宗;柳光;刘红蕊;杨晓洁;阮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分所) |
主分类号: | F01D25/16 | 分类号: | F01D25/16;F16C35/04;F16C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降低 轴承 温度 结构 | ||
1.一种可有效降低轴承腔温度的轴承座结构,所述轴承座包括轴承座本体,所述轴承座本体的内壁上设置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发动机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座还包括筒状延伸部,所述筒状延伸部与轴承座本体一体形成,且所述筒状延伸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本体的前侧,所述筒状延伸部的前端面形成法兰连接端面;所述法兰连接端面与另一盘状轴承座的配合端面通过螺栓连接,从而由所述筒状延伸部与所述轴承座本体、盘状轴承座及发动机旋转轴构成轴承腔,且所述筒状延伸部构成了所述轴承腔的外壁;
在所述筒状延伸部的环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贯穿整个轴承座轴向的通孔结构,所述通孔结构在周向上基本包裹所述轴承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结构内部充满气体,或者填充隔热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筒状延伸部前端面配合的所述盘状轴承座上也对应设有通孔结构,且所述筒状延伸部与所述盘状轴承座上的通孔结构一一对应,将空气系统中二次冷却气流引入所述通孔结构内,从而增强所述轴承座的隔热与冷却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结构沿周向分布的数量不少于2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承座的径向布置多圈贯穿孔,各圈贯穿孔为串列或交错排列,各贯穿孔的形状以及尺寸单独进行设计,各贯穿孔之间的支撑肋的厚度以及各层贯穿孔之间的层壁厚度应当保证轴承座的强度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不同圈的贯穿孔内部进行不同的设计,外圈贯穿孔中填充绝热材料,内圈贯穿孔中流通空气系统二次冷却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与相邻的零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止口或者销钉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后端法兰面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过渡段机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筒状延伸部壁厚应保证轴承座足够的强度,其壁面厚度不低于2mm。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多圈贯穿孔的轴承座结构中,为了保证轴承座强度,各层之间的壁厚不应当小于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分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轻型动力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青岛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69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