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左旋肉碱-β-羟基丁酸盐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5926.4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栋;孙占莉;宋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205 | 分类号: | A61K31/205;A61K31/19;A61P3/10;A61P3/04;A61P3/06;A61P3/00;A61P25/00;A61P39/06;A61P5/50;C07C51/41;C07C59/01;C07C227/18;C07C22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旋肉碱 制备 羟基丁酸盐 生物利用度 分子内盐 减肥效果 羟基丁酸 收率 优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左旋肉碱‑β‑羟基丁酸盐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优选所述组合物中左旋肉碱与β‑羟基丁酸化合物以分子内盐的形式存在。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左旋肉碱‑β‑羟基丁酸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减肥效果和生酮效果显著;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左旋肉碱-β-羟基丁酸盐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左旋肉碱盐在医药及食品添加剂的制备技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近年来全世界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每年因肥胖死亡的人数仅次于吸烟,国际肥胖症大会发布报告,全世界因肥胖症引起的有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饿死的人数。肥胖症还可诱发严重的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患,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大敌。
肥胖症的治疗药有:食欲抑制药、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胰岛素增敏剂、生物肽类及其激动剂或抑制剂等。这些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例如心脏瓣膜损害、肺动脉高压和手指坏死、升高血压、胃肠道功能紊乱、呼吸道感染、头痛、月经失调、焦虑、易疲劳、肠胀气、腹痛、腹泻等,个别患者还可出现低血糖、肝毒性反应等。
左旋肉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脂肪转化成能量,服用左旋肉碱能够在减少身体脂肪、降低体重的同时,不减少水分和肌肉,在2003年被国际肥胖健康组织认定为最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营养补充品。左旋肉碱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的物质,能够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左旋肉碱是转运脂肪酸的载体。在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左旋肉碱提高了脂肪的氧化速率,减少了糖原的消耗,同时也延缓了疲劳。很多减肥品都把左旋肉碱作为减肥的主要成分之一。
目前左旋肉碱已应用于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并已被瑞士、法国、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法定的多用途营养剂。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了左旋肉碱酒石酸盐为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应用于咀嚼片、饮液、胶囊、乳粉及乳饮料等。此外,在医药方面的疗效包括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神经肌肉疾病等均可通过服用左旋肉碱及其系列产品而使病症得到改善。
还已知左旋肉碱的药学可接受盐和其内盐一样具有同样的治疗或营养作用。且这些药学可接受盐能够改善内盐的稳定性及易吸潮性,如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左旋肉碱酒石酸盐(US4602039)和左旋富马酸盐(US5703376),左旋肉碱粘酸盐(US5952379)。也有报道将左旋肉碱与金属离子如钙、镁离子结合,形成具有良好水溶性,易于被人体吸收的盐,例如US6051608公开了左旋富马酸镁和烷酰基左旋肉碱富马酸镁,WO 98/45250公开了左旋肉碱酒石酸镁和烷酰基L-肉碱柠檬酸镁;也有左旋肉碱半乳糖二酸钙和左旋肉碱富马酸钙(WO2008080287)的专利报道。
但是现有的这些左旋肉碱药学可接受盐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如左旋肉碱酒石酸盐仍有较大的吸潮性,相对湿度超过60%会潮解;而左旋肉碱与金属离子如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的盐,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大量摄取乳酸钙会引起疲劳;葡萄糖酸钙、氯化钙过多对糖尿病不利;另外,左旋肉碱半乳糖二酸钙在制备过程中还存在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并且成本高,因为乳糖二酸在国内没有大批量生产,价格较昂贵;左旋肉碱富马酸钙(CN101209975)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冷冻,这在大生产过程中操作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
有研究表明,通过生酮饮食追求减肥,在可能导致损失脂肪存储同时维持和保护肌肉质量;一些研究也已经表明,生酮饮食的肌肉保护性质导致身体性能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5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