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菌并可促伤口修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705847.3 申请日: 2017-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7496976B 公开(公告)日: 2021-03-30
发明(设计)人: 陈荆晓;徐政;吴婧;陈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6/00 分类号: A61L26/00
代理公司: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代理人: 王玉仙
地址: 214122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伤口 修复 聚糖 凝胶 敷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菌并可促伤口修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是首先将壳聚糖在分散介质中通过皮克林乳化法制备为微球,经戊二醛固定后,将微球均匀分散于壳聚糖水溶液中,再用戊二醛交联制备水凝胶,经去离子水浸泡,冲洗,除去多余的交联剂和一定水分后得到壳聚糖水凝胶敷料。该敷料质地柔软,内部具有均匀的三维孔洞结构,能够吸除伤口渗出液和分泌物,水凝胶所负载的壳聚糖微球带有高密度正电荷,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无需外加抑菌药物,还能促进伤口修复,可应用于烧伤、机械创伤、糖尿病足、压疮等多种类型皮肤创面的保护和伤口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菌并可促伤口修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皮肤常会因为烧伤、烫伤及机械创伤而造成损伤,另外还包括糖尿病足、压疮等所导致的皮肤损伤。皮肤受损后的修复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凝血期-炎症期-增殖期-重塑期,在这些修复阶段,若感染细菌,会造成伤口炎症、化脓,不仅抑制伤口修复,严重的还会造成组织坏死等问题。因而,促进伤口修复并且有效防止伤口感染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发现并进行迅速、适当和有效地除菌、抑菌,对于提高伤口修复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的今天,还需要在保证抗菌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敷料是现代伤口护理的重要产品,其能够保护创面防止进一步受损,还能从一定程度上隔绝微生物感染。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和应用,采用水凝胶等湿性敷料不仅可以帮助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促进伤口修复,并且能改善伤口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粘连现象,防止二次损伤。但是,湿性敷料若使用不当,则容易滋生细菌,造成感染。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多种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伤口敷料,会在其中添加抗菌药物或抗菌剂。为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主要使用不易产生耐药问题的抗菌剂,包括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等几大类。有机抗菌剂包括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胍类等,其生物安全性相对较差,容易造成溶血、疼痛等问题;无机抗菌剂以金属纳米粒子为主,其中纳米银以突出的抑菌性能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纳米银的沉积和附着而导致局部皮肤变黑,影响美观,并且成本偏高;天然抗菌剂有壳聚糖、蜂蜜等,抑菌性能相对较弱,通常会结合其它类型抗菌剂或药物共同作用。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度达55%以上的产物,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自然资源,也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唯一的一种碱性多糖。壳聚糖作为天然来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止血促愈、防粘连、减小疤痕等多种活性作用。研究还发现,壳聚糖对人体表皮存在的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热带白色念珠菌,以及烧伤病人易出现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一现象普遍认为是壳聚糖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会与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的负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细菌胞内的蛋白质和其它成分泄漏所致。这种抗菌性不仅表现出广谱性特征,而且不产生耐药性,是目前抗菌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目前,已用壳聚糖开发出多种类型的创伤敷料,有纳米纤维膜、水凝胶和海绵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产品如美国“海姆康”公司以壳聚糖为原料制成的虾皮绷带能快速止血,日本UNITIKA株式会社的BESCHITIN系列医用敷料在创面保护、促愈方面能力较优。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壳聚糖敷料的研发,对比凡士林纱布等传统敷料,在创面保护、促愈方面能力较好,但其抑菌性能一般,之后临床使用逐渐减少。因此,开发天然、不外加抗菌剂和药物的敷料来实现抑菌作用,并且通过保持伤口湿润环境以促进伤口愈合和修复,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现实意义。本发明将采用壳聚糖制备一种抑菌并可促伤口修复的水凝胶敷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菌并可促伤口修复壳聚糖水凝胶敷料的制备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5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