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和光伏电站结合的猕猴桃果园弱光漫射光光照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5217.6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8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齐秀娟;方金豹;张厚弼;陈锦永;徐善坤;顾红;林苗苗;钟云鹏;孙雷明;王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4 | 分类号: | A01G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站 结合 猕猴桃 果园 弱光 漫射 光光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和光伏电站结合的猕猴桃果园弱光漫射光光照实现方法,和光伏电站结合的猴桃果园包括猕猴桃林和光伏阵列单元;光伏阵列单元包括光伏线材,光伏线材包括立柱和与立柱连接的横梁;立柱为猕猴桃的生长提供了支撑;光伏阵列单元的数量为N个,N≥1;其特征在于,采用温室专用玻璃实现弱光漫射光光照。本发明利用光伏电站中现成的光伏组件上的边框安装温室专用玻璃,把光伏组件和温室专用玻璃,按实际需要的设计,在合适的位置按比例组合,同时在温室专用玻璃处辅以可开合可调节遮光装置,把直射光转变为漫射光,把强光变为弱光,且实现光照的高透光性、均匀性、可调节性、选择性,更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种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和光伏电站结合的猕猴桃果园弱光漫射光光照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一、光伏发电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光伏发电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项目,该行业目前还依赖政府,其收益来自财政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由国家电网负责发放支付。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国土、电力、水利等)同意、能源局核准审批。
(一)光伏发电站形式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集中式光伏(地面)电站:光伏发电应用的初始阶段,其特点为规模大,主要集中在西部光照好的地方,基本直接铺在地上。但西部光伏发电太多,而用电需求在东部,电网送不出去,弃电率高。
2、分布式光伏电站:分布式相对于集中式,它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经过多年的扶持,仍规模有限。
3、农光互补:随着技术工程的逐步改善,光伏发电单位投入大幅度下降,在光照相对不优越的中东部地区也可以实现赢利,且更接近用电需求则。但中东部能满足光伏发电体量的土地多为农用地。初始的农光互补,或者光伏界称为的光伏农业,多数实质是以农光互补的幌子发展光伏,农业属于点缀。2015年12月2日,国土资源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规〔2015〕11号,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制定遵循原则之一为体现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2016年11月,事关全球气候治理的《巴黎条约》正式生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大业,农光互补担当大业。
真正的农光互补,“农”应为基础,光伏应变的“高、宽、瘦”。长高,从基本直接铺在地上到离地两米以上,这样和农作物阳光雨露共沾;拉宽,大行距,考虑作物生长和机械作业的需要;变瘦,以前光伏阵列的宽度方向上由三块四块组件拼在一块,又胖又矮,相对阴影面积大,留给农作物的阴影多,得变成一块二块拼在一起,加上又长高了,那么投给农作物的阴影也少了。既然是互补,“农”也得调整,品种(组合)、农机农艺融合,和光伏更好的配合。还有更重要的,农业进一步调整为更高的经济效益,让投农民愿意管理,深刻调动农民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如以上几个方面做的好,实现农业和光伏电站深度融合,就从农光互补升级到农光一体。
(二)太阳能电池材料
目前,工业化大规模应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包括单晶、多晶、薄膜,其中单晶硅和多晶硅不透光,薄膜太阳能电池透光率可以根据需要在5%-30%之间调整。
二.农光互补现有光照解决方式
(一)晶硅组件间歇式排列
晶硅组件间歇式排列,也就是几何分光,即让一部分光照在光伏电池上转变为太阳能发电,一部分光留给植物(或动物),前提是按设计的农作物组合和组件的间歇式比例。光照不均匀,易出现“阴阳棚”,不能根据季节和农作物品种有效调节。
(二)薄膜太阳能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5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