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5045.2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5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高殿龙;王延润;杨继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0 | 分类号: | E21D23/00;E21D23/04;E21D23/06;E21D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工作面 移动 连续 支护 支架 | ||
一种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包括前支护组件和后支护组件,前支护组件包括多个前支护横梁,每个前支护横梁的左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支护柱的上部固定相连,每个左前支护柱顶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前上伸缩柱,每个左前上伸缩柱分别向上伸出至左前支护柱顶端的上方,每个左前支护柱底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前下伸缩柱,每个左前下伸缩柱分别向下伸出至左前支护柱底端的下方。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撤除、维修非常方便,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强度高,实现了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连续支护,可有效防止往前移动支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普遍采用分体式超前支架或单体支柱进行支护。分体式超前支架支护时,不仅对顶板有多次的挠动破坏,造成顶板离层,而且将顶板锚杆和锚索的端头挤压变形,对顶板的原来支护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支架往前移动时,必须降低高度,对顶板失去支护作用,这期间支架对顶板没有支撑作用,最易发生冒顶事故,而且这种支架体积庞大,笨重,安装、撤除、维修困难,工艺繁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单体支柱支护巷道工艺繁琐,支护和移动时现场需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支护效果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撤除、维修非常方便,移动的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强度高,实现了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连续支护,可有效防止往前移动支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
本发明的采煤工作面用可移动连续支护支架,包括前支护组件和后支护组件,前支护组件包括多个前支护横梁,多个前支护横梁沿左右水平方向并列设置,每个前支护横梁的左端分别与一个左前支护柱的上部固定相连,左前支护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左前支护柱顶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前上伸缩柱,每个左前上伸缩柱分别向上伸出至左前支护柱顶端的上方,每个左前支护柱底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前下伸缩柱,每个左前下伸缩柱分别向下伸出至左前支护柱底端的下方,每个左前下伸缩柱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左前支护底托板;
每个前支护横梁的右端分别与一个右前支护柱的上部固定相连,右前支护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右前支护柱顶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前上伸缩柱,每个右前上伸缩柱分别向上伸出至右前支护柱顶端的上方,每个右前支护柱底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前下伸缩柱,每个右前下伸缩柱分别向下伸出至右前支护柱底端的下方,每个右前下伸缩柱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右前支护底托板;
所述后支护组件包括多个后支护横梁,多个后支护横梁的数量与前支护横梁的数量相同,自前向后、每个后支护横梁间隔地设置在相邻的二个前支护横梁之间、与前支护横梁并列设置;
每个后支护横梁的左端分别与一个左后支护柱的上部固定相连,左后支护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左后支护柱顶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后上伸缩柱,每个左后上伸缩柱分别向上伸出至左后支护柱顶端的上方,每个左后支护柱底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左后下伸缩柱,每个左后下伸缩柱分别向下伸出至左后支护柱底端的下方,每个左后下伸缩柱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左后支护底托板;
每个后支护横梁的右端分别与一个右后支护柱的上部固定相连,右后支护柱沿竖直方向设置,每个右后支护柱顶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后上伸缩柱,每个右后上伸缩柱分别向上伸出至右后支护柱顶端的上方,每个右后支护柱底端的中部分别沿竖直方向采用间隙配合插装有一个右后下伸缩柱,每个右后下伸缩柱分别向下伸出至右后支护柱底端的下方,每个右后下伸缩柱的底端分别固定有右后支护底托板;
所述多个前支护横梁的顶端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前支护纵梁,前支护纵梁分别与每个前支护横梁的顶端固定相连,前支护纵梁搭放在多个后支护横梁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5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