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盖板针布植针制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4888.0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84 | 分类号: | D01G15/8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针布 磨针 不一致 针尖 植针 成型 定长送料机构 平面磨削装置 钢针 冲切装置 淬火装置 定长切断 回转装置 技术能力 可靠保证 磨削装置 人工操作 折弯机构 制造过程 操作工 往复式 淬火 定长 送料 折弯 针背 背面 侧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板针布植针制针方法,通过往复式定长送料机构、微型两端冲切装置、两侧平面磨削装置、针背磨削装置、淬火装置、折弯机构,回转装置,经过定长送料、两端定长切断、成型磨针侧面、成型磨针背面、针尖淬火、折弯成U型完成制针。本发明过程全自动无需人工操作,对操作工的技术能力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低,钢针的尺寸能够得到可靠保证,解决目前盖板针布制造过程中磨针针尖状态不一致和总高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行业纤维梳棉机用弹性盖板针布制造的工艺方法,尤其是一种盖板针布植针制针方法。
背景技术
棉机为纺织企业纺纱关键工序设备,弹性盖板针布与锡林针布、道夫针布等共同作用对纤维进行梳理、混合,去除纤维中的杂质、短绒和棉结。弹性盖板针布制造一般由植针(专用植针机)、磨针(专用磨针机)、切条(专用切条机)、接头、淬火(专用淬火机)、切头、针检、上夹、打包这些工序组织,工艺流程长,专用设备多,对操作工的技术能力要求高。其中植针使用的专用植针机由送料(送钢丝,需要夹住送料,送料完成后松开退回准备下次送料)、单端切断(夹住钢丝切断)、折弯成U型、底布打孔、钢针插入底布、拉弯钢针、移动位置循环上述动作,专用植针机的结构复杂、零件众多、调整难度大、稳定性差,对操作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同时完成一根针的植入动作多,效率低;其中磨针布使用专用磨针机,采用磨石和磨片、砂带等磨具对植针后的钢针侧面、背面进行磨针,形成针尖,由于钢针是悬臂梁状态,钢针钢丝在0.5mm以下,磨针中弹性变形避让,同时磨片厚度在1mm以下,磨针中也会变形,从而导致两侧面磨后不对称、背面(压磨)的半径大小不一,针尖不锋利、侧面不平整、盖板针布总高不一致等问题的发生,制约了弹性盖板针布精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板针布植针制针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盖板针布植针制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送料机构将原钢丝夹持,随往复机构移动,原钢丝通过回转装置送入微型两端冲切装置,原钢丝被夹具夹持固定,微型两端冲切装置两侧刀具将原钢丝定长切断成钢针;
2)钢针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移送到下一工步,辅助夹具与夹具共同对钢针夹持,上两侧面侧平面磨削装置进入磨削状态,对钢针一侧面进行磨针或两个侧面同时磨削;
3)钢针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移送到下一工步,辅助夹具与原夹具共同对钢针夹持,下两侧面平面磨削装置进入磨削状态,对钢针另一侧面进行磨针;
4)钢针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移送到下一工步,针背磨削装置进入磨削状态,对钢针一背面磨削出弧形(可根据需要磨成不同半径的圆弧或直线);
5)钢针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移送到下一工步,由两侧的淬火装置对钢针针尖加热、冷却淬火;
6)钢针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送到下一工步,由抛光装置对淬火后的钢针表面进行喷砂抛光,去除磨削过程中形成的微小毛刺,抛去淬火形成的氧化皮;
7)在夹具夹持下通过回转装置送到下一工步,自动打开夹具,将钢针送入成型夹具,钢针两端被限位处于成型夹具正中,两侧露出的钢针被折弯机构折弯成U字型。
进一步地,送料机构为往复摆动机构或双辊旋转机构,送料机构为往复摆动机构或双辊旋转机构进行定长送料。
进一步地,微型两端冲切装置切断长度可以调整。
进一步地,针背磨削装置,位于钢针两端。
进一步地,两侧平面磨削装置成型磨轮由立方氮化硼或金刚石制成。
进一步地,淬火装置位于针尖两端,沿钢针长度方向进行调整,淬火装置采用火焰或高频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回转装置上由机械夹紧装置实现钢针的固定,回转装置实现钢针在各工步的输送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4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