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4230.X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辉;孔浩;王朗;吴朋勃;李一丰;王光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F04B5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泵 新型 启闭 柱塞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包括:中心拉杆(1),柱塞(2)。下行程中,中心拉杆先与柱塞产生相对位移,进油孔打开,然后中心拉杆上端的固定装置带动柱塞一同下行,原油由泵进入油管;上行程中,中心拉杆先与柱塞产生相对位移,进油孔关闭,然后中心拉杆下端的固定装置带动柱塞一同上行,原油被采出。本发明利用中心拉杆与柱塞的相对滑动来强制开启和关闭进油孔,替代了传统柱塞利用游动凡尔被动开启和关闭进油孔,可以有效解决特殊流体井中阀球无法及时开启或关闭的问题,提高有杆泵的举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尤其涉及一种特殊流体井强启闭柱塞。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有杆泵在石油开采中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有杆泵柱塞使用游动凡尔,上下冲程通过阀球的开启和关闭来进行采油作业,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流体井,如稠油井,由于流体粘度大及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就会导致上下冲程中阀球不能及时打开或关闭;含气井,由于气锁,就会导致下冲程时,阀球无法打开,下行阻力增大。进而导致抽油泵泵效降低,影响正常的采油工作。大港油田集团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了抽油泵强启闭柱塞,采用双柱塞/双阀或多柱塞/多阀结构的强启闭柱塞,阀座与阀球随中心拉杆的上下运动关闭或开启,不受倾斜角度的限制。但此柱塞的双阀或多阀结构会增大原油通过时的阻力。
史有刚、韩遵安研制了蝶阀强启闭柱塞串联迷宫式密封抽油泵,采用强闭式蝶阀和串联迷宫式密封柱塞。具有抽油杆中和点低、防偏磨、漏失小、泵效高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些稠油井的开采,串联迷宫式密封柱塞虽然增大了柱塞的密封型,降低了泵漏失,但是下冲程时,原油进入油管的阻力将会增大。
本发明是对传统抽油泵用柱塞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柱塞中阀球被动开启或关闭进油孔,通过中心拉杆下行主动开启进油孔,上行主动关闭进油孔来进行提液,可以有效解决一些特殊流体井中阀球无法及时打开与关闭的问题,提高有杆泵的举升效率,增大油田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旨在解决现有柱塞在采集流体时,阀球无法及时打开及关闭的问题,同时增大了进油通道,提高了有杆泵的举升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替换传统的游动凡尔柱塞。其中,所述的中心拉杆底端设有圆锥形固定装置,上冲程时用以带动外侧柱塞上行;上侧设有圆台形固定装置,用以下冲程时带动柱塞下行;在圆台形固定装置的下侧设有一条长方体的限位装置,与外侧柱塞的限位卡槽适配,防止下冲程时中心拉杆产生旋转,导致柱塞封闭不严,出现漏失;中心拉杆中间位置设有三个封闭装置,下冲程时,中心拉杆与柱塞产生相对位移,封闭装置打开,原油由泵进入油管;上冲程时,中心拉杆上行,封闭进油孔,与柱塞一同上行提液。
所述的柱塞上侧开有进油孔,下行时,中心拉杆与柱塞产生相对位移,进油孔打开;上行时,中心拉杆与柱塞产生相对位移,进油孔关闭。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柱塞在抽油井中,阀球无法及时开启与关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启闭柱塞,可以保证进油孔及时开启与关闭,提高有杆泵的举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的中心拉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的中心拉杆与柱塞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的中心拉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有杆抽油泵用强启闭柱塞的中心拉杆与柱塞配合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4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