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式手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3963.1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苟小平;苟和平;刘进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东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75/00 | 分类号: | E05B75/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警具手铐技术领域,具体为自锁式手铐。
背景技术
手铐是最常用的警具,一般分为连接链式和板铐两种,当今板铐较常用。用法有前铐、后铐、压铐等常规用法。也有不常规用法,如:抱腿铐,手脚连铐。板铐与链铐是常见的两种手铐的形态,其差异主要在于铐环的连接处。链铐为较早期的设计,铐环间以2至3个铁圈串连,这样的设计虽然束缚着人的双手,但由链条长度所构成的活动半径依然相当的长,被铐者行动上依然十分地方便。渐渐地板铐开始被采用。
拇指铐与脚镣,除了铐住手腕的手铐外,常见的还有铐住拇指指结的拇指铐与铐住脚腕的脚镣,与手铐不同的地方在于其铐环半径与重量,手铐的重量一般为0.3公斤左右,而脚镣常见的重量为1至3公斤左右。塑胶手铐,当需要束缚大量的人数时,一般很少单位会拥有大量价格较高的传统手铐,为了大量使用上的需要,此时会使用到塑胶手铐。其原理与坊间的束线带相同,可以说是两条束线带的结合。不同的是,为了达到束缚的效果,塑胶手铐所要求的承重力相对的高得多,一般为100公斤左右,此外为了开启与重复使用的必要,塑胶手铐会提供类似钥匙的特殊工具开启。
常见的手铐是锁起来以后,如果犯罪分子一直手上动,手铐就会逐渐锁紧,加紧腕部十分疼痛,造成不良的后果,文明执法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此特别探索设计一种自锁式手铐,锁起来以后不会松动,被锁紧的状态在初始位置不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自锁式手铐,自锁式手铐被锁在犯罪分子的手腕部位后,自动启动自锁装置,这种设计安全可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1、销轴一,2、轨道一,3、钥匙一,4、钢丝绳,5、锁孔一,6、锁体销轴二,7、齿牙一,8、甩环一,9、销轴三,10、轨道二,11、钥匙二,12、锁孔二,13、锁体销轴四,14、齿牙二,15、甩环二,16、钥匙轨道,17、锁芯腔,18、弹簧,19、锁芯开关,20、限位柱,21、锁芯开关齿牙,22、红外线摄像头A和23、红外线摄像头B组成。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其特征是:在锁体销轴二的上面,安装有红外线摄像头A,锁体销轴四的上面,安装有红外线摄像头B,锁体销轴二和锁体销轴四通过钢丝绳4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甩环一和轨道二通过销轴三连接在一起,甩环二和轨道一通过销轴一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其特征是:在锁孔一的锁芯腔17内部,安装固定有锁芯开关19,用锁体销轴二固定,在锁芯开关19上,制作有锁芯开关齿牙21;在锁芯开关19上,制作有凹槽与弹簧18连接在一起,弹簧18一端安装在锁芯腔17的侧壁内部。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其特征是:限位柱20焊接锁芯腔17内部,在锁芯开关19的侧面,阻挡锁芯开关19的转动。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其特征是:锁芯腔17上制作有钥匙轨道16,钥匙二伸进钥匙轨道16里面,钥匙二可以拨动锁芯开关19沿着锁体销轴二转动,弹簧18被压缩的同时锁芯开关齿牙21与齿牙一分离,实现解锁。
所述的自锁式手铐,其特征是:锁孔二的内部结构,同锁孔一的锁芯腔17内部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锁式手铐被锁在犯罪分子的手腕部位后,自动启动自锁装置,这种设计安全可靠。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犯罪分子被收押期间,红外线摄像头A和红外线摄像头B及时监控犯罪分子的行动,数据上传到上级监察部门,避免警察对犯罪分子的殴打行刑逼供,审讯过程被及时地将数据传输到监察部门,对审讯过程中的徇私舞弊得到了有力的监管,是现代社会文明执法的有力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锁芯剖视结构标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立体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立体标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东学院,未经陇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3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