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活动量监测的牛发情揭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3384.7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升;万长庚;王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升;万长庚;王钧 |
主分类号: | A01K29/00 | 分类号: | A01K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活动 监测 发情 揭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发情揭发方法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基于活动量监测的牛发情揭发方法。
背景技术
繁殖工作是奶牛和肉牛养殖行业的重点工作之一。牛的怀胎280天,通常每年产1胎。对于肉牛养殖场来说,每多产1个牛犊就意味着同样时间内多得到1头牛的收入。对于奶牛养殖场来说,奶牛的产奶高峰期是产犊后的1到6个月,6个月后产奶量和产奶质量都有明显下降,经济效益转负,应尽快让奶牛再次产犊。因此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肉牛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发情揭发率是做好繁殖工作的前提条件。牛的发情周期是21天,每次发情持续时间为4~12小时,错过这个时间只能等待下一次发情才能配种。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发情揭发靠人工观察来完成,但人工观察无法做到及时和准确,人工观情的发情揭发率在50%到70%之间。
部分牧场采用了计步器辅助观情。目前市场上用得比较多的发情检测系统是在计步器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通过统计牛运动步数或距离来判断牛发情。但计步器的发情揭发率普遍不高,一般不超过人工观情的发情揭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活动量监测的牛发情揭发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牛的活动量实时进行监测和计算,能够及时且准确地对牛的发情进行揭发。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活动量监测的牛发情揭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周期t周期性地获取牛的活动量;
步骤二:根据牛的整个发情周期设定长期计算周期Tl,滚动计算周期Tl内周期t的活动量期望值Al和均方差D;
步骤三:根据牛每次发情持续的时间设定短期计算周期Ts,滚动计算周期Ts内周期t的活动量期望值As;
步骤四:计算短期活动量期望值As与长期活动量期望值的偏差k;
步骤五:根据偏差k与发情揭发阈值K进行比较以判断牛是否发情。
优选地,所述牛的活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1)以一定的频率采集牛活动的加速度;
2)计算周期t内所有加速度的平方和即为周期t内牛的活动量。
优选地,所述发情揭发阈值K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选地,当发生误报时,增大K值;当发生漏报时,减小K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牛的活动量作为牛发情揭发指标,具有算法简单、识别率高、误报率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一种基于活动量监测的牛发情揭发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牛活动的加速度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采样,将采样得到的加速度求平方和。频率一般为1Hz到1000Hz之间。
如果采用的是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维度求平方和,也可以将三个维度分别平方再求和。
步骤二:设定计算周期t=1小时,将计算周期t内的加速度平方累加,作为该周期内的活动量。
步骤三:根据牛的整个发情周期设定长期计算周期Tl,滚动计算周期Tl内周期t的活动量期望值Al和均方差D。牛的发情周期一般为21天,根据经验,T1的设定范围可以为4-21天。
步骤四:根据牛每次发情持续的时间设定短期计算周期Ts,滚动计算周期Ts内周期t的活动量期望值As。根据经验,Ts的设定范围为4-24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牛的整个发情周期内发情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歇性的,因此,步骤三中的长期计算周期T1是根据整个发情周期设定的,步骤四中,短期计算周期Ts是根据单次发情持续的时间进行确定的。
步骤五:计算短期活动量期望值As与长期活动量期望值的偏差k:
k=(As–Al)/D。
步骤六:设定发情揭发阈值K=5,如果偏差k值超过K,则认为牛开始发情。K的值根据经验设定,K=5表示发生概率为万分之一。
所述发情揭发阈值K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发生误报时,K值向上调整;当发生漏报时,K值向下调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升;万长庚;王钧,未经杨旭升;万长庚;王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3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