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割机粮仓卸粮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2892.3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严 |
主分类号: | A01D41/12 | 分类号: | A01D4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4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粮仓 纵向绞龙 弧形轨 横向绞龙 卸粮机构 收割机 过渡腔 卸粮口 防摆 对称设置 使用寿命 转动连接 晃动 穿过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粮仓卸粮机构,粮仓下部为卸粮腔,该卸粮腔内设有横向绞龙,横向绞龙的末端穿过粮仓一侧的卸粮口,卸粮口外侧设有一个与之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粮仓转动连接的过渡腔,过渡腔与一个纵向绞龙腔相连,该纵向绞龙腔内设有纵向绞龙,所述的粮仓侧面设有防摆架,该防摆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轨,所述的纵向绞龙腔处于两个弧形轨之间,并与两个弧形轨相接触。本发明具有晃动小、出粮准确,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收割机粮仓的卸粮机构。
背景技术
大型收割机的一般都带有一个粮仓,粮仓要通过若干个绞龙进行卸粮,并且还包括一个可以进行角度调节的卸粮管,该卸粮管实质上是一个绞龙腔,其内部设有相应的绞龙。在收割机中,该卸粮管容易出现晃动,一方面造成出粮位置不准确,容易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时,这种晃动容易造成卸粮管的连接部位的机械疲劳,严重影响它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如公开号为CN1030043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卸粮装置,包括高位卸粮筒卸粮机构和低位卸粮斗卸粮机构,高位卸粮筒卸粮机构包括斜置在粮仓一侧的卸粮筒、推进机构和拉杆,卸粮筒下端接口与粮仓下端出粮口铰接,推进机构包括水平绞龙、卸粮绞龙及连接水平绞龙和卸粮绞龙的过渡绞龙。低位卸粮斗卸粮机构包括卸粮斗和卸粮斗锁紧机构,卸粮斗一端内侧与粮仓下端的下销轴座铰接,卸粮斗锁紧机构设置在下销轴座上侧。但是这种卸粮机构的晃动仍然会比较大,而且机构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作为卸粮管的绞龙腔的晃动大,出粮不准确,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晃动小、出粮准确,使用寿命长的收割机粮仓卸粮机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收割机粮仓卸粮机构,包括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粮仓下部为卸粮腔,该卸粮腔内设有横向绞龙,横向绞龙的末端穿过粮仓一侧的卸粮口,卸粮口外侧设有一个与之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粮仓转动连接的过渡腔,过渡腔与一个纵向绞龙腔相连,该纵向绞龙腔内设有纵向绞龙,纵向绞龙腔的上端为出粮口,所述的粮仓侧面设有防摆架,该防摆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轨,所述的纵向绞龙腔处于两个弧形轨之间,并与两个弧形轨相接触。过渡腔可以相对卸粮口转动,过渡腔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纵向绞龙腔转动,要调整纵向绞龙腔的出粮口的位置,经使其可以准确卸粮。在纵向绞龙腔的转动过程中,其下部的两侧始终处于两个弧形轨之间,在纵向绞龙腔的具有防止其向两侧晃动的固定作用。以减少纵向搅龙腔的晃动,提高出粮准度和整个出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纵向绞龙,纵向绞龙腔、过渡腔以及横向绞龙等)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轨的圆心落在所述的过渡腔的转轴中心,所述的纵向绞龙腔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的防摆架相适配的滑框,纵向绞龙腔通过该滑框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弧形轨相接触。滑框为一个柱状结构,其中两侧的平面分别与所述的防摆架的弧形轨相贴合,增架了受力面积,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对纵向绞龙腔固定作用更强。另外,由于纵向绞龙腔的转动会比较频繁,如果其直接与弧形轨相对滑动的话,其会被不断磨损,一旦被磨损到一定程度以后,其更换的成本较高,而本技术方案通过一个滑框与弧形轨直接相对滑动,其使用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更换,安的更换成本会低的多。
作为优选,所述的横向绞龙和纵向绞龙的转轴在所述的过渡腔内相互交错,在与所述的纵向绞龙的转轴相对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设有一个导流模块,所述的横向绞龙的转轴处于所述的纵向绞龙的转轴和导流模块之间,该导流模块由斜对于横向绞龙的输送方向的主导流板和斜背对于横向绞龙的输送方向的副导流板构成,主、副导流板相互搭接构成尖角结构。由横向绞龙带入的物料通过过渡腔,再由纵向绞龙带出物料,在通过过渡腔的过程中,在远离纵向绞龙一侧的物料会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使这部分物料改变方向,朝纵向绞龙一侧运动,在此过程中,其它未直接受到主导流板的反作用的物料也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向纵向绞龙一侧偏移,使得物料的转弯变向更为流畅。在该技术方案下,仍然会有一定量的物料会直接被挤压到横向绞龙的转轴末端一侧的过渡腔的腔壁上,这部分物料在挤压的作用下,会返回,并受到副导流板的作用继续运动进入到纵向绞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严,未经李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2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