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烫伤熬药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2572.8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常富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何斌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体 滤罩 防烫伤 药壶 中草药 电加热装置 隔热保温 壶盖盖合 壶体顶部 壶体开口 内部设置 双层壶体 双层结构 真空腔 熬制 侧壁 壶盖 壶嘴 糊锅 口沿 两层 内层 烫伤 粘锅 把手 开口 体内 中药 | ||
一种防烫伤熬药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的壶盖盖合在壶体顶部的开口上,所述壶体的侧壁对应设置有壶嘴和把手,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壶体为由外层、内层以及两层之间的真空腔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中药的滤罩,所述滤罩的上沿防止在壶体开口的口沿上。本发明采用了隔热保温的双层壶体,并在壶体内套设了用于放置中草药的滤罩,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熬制过程中烫伤手的风险,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有效避免了中草药与高温壶体直接接触,导致粘锅或糊锅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烫伤熬药壶,属于中药煎制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家庭熬制中药大部分还是采用燃气加热砂锅、搪瓷锅等传统方式,此类熬药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存在如下缺陷:1、壶体为单层结构,熬制中药时其外层温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烫伤手;2、单层壶体结构其内部的热量耗散快,影响壶内水加热速度;3、无搅拌结构,中草药在熬制过程中堆叠在一起,熬制效果不佳;4、中草药直接与发热丝接触,引发粘锅、糊锅等现象;4、无报警装置,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烧干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中药熬制壶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中药熬制壶,该中药熬制壶采用了隔热保温的双层壶体,并在壶体侧壁设置了水位感应装置,在壶体内部套设了用于放置中草药的滤罩,还在滤罩内设置了搅拌结构,该中药熬制壶具有隔热保温、熬制效果佳、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突出的实用性,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烫伤熬药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的壶盖盖合在壶体顶部的开口上,所述壶体的侧壁对应设置有壶嘴和把手,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壶体为由外层、内层以及两层之间的真空腔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中药的滤罩,所述滤罩的上沿防止在壶体开口的口沿上。
优选的,所述的滤罩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的搅拌结构由转轴、叶片和转盘组成,所述的搅拌结构通过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壶盖上,所述的叶片和转盘分别位于壶盖的内外侧。
优选的,所述壶体的侧壁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所述的水位感应装置主要由水位感应器和蜂鸣器组成,所述的水位感应器位于壶体内层侧壁的1/3至1/2高度处;当壶内水位低于水位感应器的位置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提示关闭电源,停止加热。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手持部设置有防滑隔热套。
优选的,所述的电加热装置由电热丝和电源接头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了隔热保温的双层壶体,可有效防止熬制过程中烫伤手的风险,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2.本发明在壶体内部套设了用于放置中草药的滤罩,将中草药与壶体的高温部分分隔开来,有效避免了中草药与高温壶体直接接触,导致粘锅或糊锅的情况,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3.本发明还在滤网内设置了搅拌结构,该搅拌结构可将堆叠在一起的中药草进行分散开,可有效提升熬制效率。
4.本发明在壶体的中下部设置了水位感应装置,当水位低于限定值时则会报警,有效避免了壶内水烧干的情况,更进一步提升了该中药熬制壶的实用性。
5.本发明在把手的手持部设置了防滑隔热套,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6.本发明在壶盖顶部设置有手持部,提升了操作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常富,未经陈常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2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