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罐氮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2470.6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庞博湛;王利军;杨继伟;熊昌武;孙东辉;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44 | 分类号: | B65D90/4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薛萌萌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罐氮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可燃液体储罐的氮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罐氮封系统。
背景技术
化工厂储存可燃液体的储罐常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性气体,以避免储存物料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燃爆风险。氮封方法是利用氮封阀、泄氮阀、呼吸阀组成氮封系统(如图1所示),使储罐在进料、出料和无操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正压,防止空气进入储罐内。
常用的氮封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呼吸阀密封不好,导致储罐在无操作时氮气会从呼吸阀漏出的问题,一方面会导致氮气消耗量增加,另一方面氮气会夹带物料到排空和尾气处理系统,从而增加物料损失和VOC排放。此外,氮封阀、泄氮阀和呼吸阀三个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量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储罐氮封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储罐氮封系统,包括储罐、氮封阀和液封装置,储罐的上端通过氮封阀与氮气管道连通,储罐通过液封装置与排空管道连通,储罐无进出料操作,压力稳定时,液封装置和氮封阀保持储罐内的微正压状态,储罐有进出料操作,压力变化时,通过液封装置和氮封阀调节储罐内的压力,保持罐内微正压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液封装置包括缓冲罐和液封罐,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液封罐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储罐通过管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与排空管道连通,液封罐内设置有封液,与第二进气口连接的管路伸入到液封罐内且其端口位于封液的液面以下。
进一步的,储罐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进气口插接,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出气口插接,第二管路的另外一端伸入到液封罐内的封液液面以下,第二出气口与排空管道通过第三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第二出气口插接。
进一步的,缓冲罐和液封罐上分别设置有玻璃视镜。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视镜分别设置在缓冲罐和液封罐的中部,封液的液面位于玻璃视镜处。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装置内设置有封液,所述封液为乙二醇水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液封装置包括缓冲罐和液封罐,液封罐的上端设置有补液口,缓冲罐和液封罐的下端侧部分别设置有放净口。
进一步的,储罐的上端与液封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储罐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储罐的下端侧部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储罐和与其连接的管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若干用于显示温度、流量、压力参数的仪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储罐氮封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创造利用液封装置取代现有氮封系统中的泄氮阀和呼吸阀,可以减少氮气和物料的损失,同时液封装置基本不用维护,大大降低了氮封系统设备的维护成本;
(2)本发明创造的液封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液封装置可以维持储罐内的压力稳定,同时在储罐内的压力变小时还可以调节储罐内的压力,防止储罐因为负压而变形;
(3)本发明创造中缓冲罐和液封罐的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缓冲罐和液封罐的上端,这种设置使得液封装置的反应更加的灵敏,缓冲罐的设置还可以防止封液倒吸进入储罐;
(4)本发明创造中缓冲罐和液封罐上分别设置有玻璃视镜,玻璃视镜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缓冲罐和液封罐内的封液情况,方便调整液封罐内的液面高度,通过调整封液的液面高度实现调节液封装置的液封压力;
(5)本发明创造中的封液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在冬季防冻;
(6)本发明创造中的储罐设置了补液口和放净口,便于调节液封装置的液封压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氮封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液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安隆(中卫)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2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压凝结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社区用垃圾处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