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及其不锈钢母液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01199.4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蒋世川;张健;陈琦;付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C21C7/068;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1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冶炼 不锈钢 母液 工艺 方法 及其 | ||
1.一种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方法以占比55%~65%的40Cr13系列不锈钢及类似钢种的返回料、占比23%~33%的废碳素钢、占比8%~12%的高碳铬铁以及250~300kg/炉的废钢切割渣为冶炼原料,在电炉中通过吹氧助熔、吹氧脱碳以及熔融条件下的还原剂还原,将上述的冶炼原料冶炼成符合组份要求的不锈钢母液,所述的冶炼原料采用料篮一次性添加到电炉中,在向料篮中装入冶炼原料时按下致密、上疏松、中间高、四周低、炉门口无大料的原则一次性装入料篮中,其中废钢切割渣装入料篮最底部,熔融条件下添加的还原剂包括200~300kg/炉的FeSi块、60~80kg/炉的Al块以及8~10kg/t的石灰,还原时间≥15min,
在整个冶炼过程中,对电炉的供电包括点弧期、穿井期、熔化期及中期、熔末升温期、氧化前期、氧化中后期、还原前期、还原中后期以及调整期几个控制阶段,各个控制阶段的电流、电压按下述参数范围控制,
点弧期I=28.6~31.6KA、U=306~323V,穿井期I=28.6~34.6KA、U=341~361V,熔化期及中期I=20.9~27.4KA、U=440~475V,熔末升温期I=15.4~21.4KA、U=440~475V,氧化前期I=128.6~34.6KA、U=341~361V,氧化中后期I=22.6~28.6KA、U=323~340V,还原前期I=22.6~28.6KA、U=323~340V,还原中后期I=15.9~25.6KA、U=323~340V,调整期I=15.1~25.6KA、U=292~306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吹氧助熔时,采用的是单管吹氧气助熔,吹氧压力为0.6MPa,并在送电熔化炉料开始45~50min时开始该吹氧助熔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吹氧脱碳时,采用的是双管吹氧脱碳,吹氧压力1.0Mpa,并在送电熔化炉料60~70min时开始该吹氧脱碳,终点C含量在0.60%~0.80%时结束该吹氧脱碳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料前,按32~36kg/t的量先在炉底垫底一层石灰,保证炉料熔化后全冶炼过程炉渣的碱度在1.8~2.0。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母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装入料篮中的冶炼原料包括所述的40Cr13系列不锈钢及类似钢种的返回料和所述的废碳素钢,其外形尺寸按下述要求控制,
废钢最大截面≤600mm×600mm,其中截面积600mm×600mm的大型废钢占比≤30%、截面积250mm×250mm~600mm×600mm的中型废钢占比≤50%、其余小型废钢占比≥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011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