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9679.1 | 申请日: | 201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7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凯;刘菲;张建;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创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3/04;F17C5/06;F16K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泄露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是气体燃料的总称,它能燃烧而放出热量,供城市居民和工业企业使用,城市居民使用燃气需要使用燃气瓶进行存放燃气,在往燃气瓶内输送燃气时,需要用到一种充气装置,然而在充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气现象,所以需要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
然而现有的一种燃气瓶在充气时,一般采用充气阀与燃气瓶阀之间旋接进行充气,而旋接结构对于气体的密封效果并不是很好,存在一定的漏气现象,会导致燃气的损失,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包括燃气瓶阀和充气阀,所述燃气瓶阀的一端端口处焊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侧套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外表壁开设有第一螺旋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端口处的内表壁开设有第三螺旋孔,所述第三螺旋孔通过第二螺旋孔与第二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固定有密封套环,所述密封套环的内表壁上开设有第四螺旋孔,所述密封套环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层,所述密封套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膨胀垫片,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端口处焊接有充气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螺旋孔与第四螺旋孔能正好相旋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螺旋孔与第三螺旋孔能正好相旋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套环的外径与密封垫层的外径大小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二连接柱的水平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中,首先,燃气瓶阀上焊接的第一连接柱外侧焊接有固定套环,充气阀上焊接的第二连接柱外侧焊接有密封套环,将第二连接柱旋入第一连接柱,密封套环内部设置的密封垫层正好与固定套环相紧贴,对连个连接柱的外侧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防止气体泄露,其次,当第一连接柱完全旋入第二连接柱之后,第一连接柱的端口处正好与膨胀垫片接触,膨胀垫片对第一连接柱的端口与第二连接柱的连接位置再次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对该充气装置进行二次密封,有效的对燃气瓶的充气装置进行密封作用,放置燃气泄露,保证了资源的最大利用,且保证了充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的燃气瓶阀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的充气阀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燃气瓶阀、2-固定套环、3-第一连接柱、4-第二连接柱、5- 密封套环、6-充气阀、7-第一螺旋孔、8-第二螺旋孔、9-第三螺旋孔、 10-第四螺旋孔、11-膨胀垫片、12-密封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燃气瓶防泄露充气装置,包括燃气瓶阀1和充气阀6,燃气瓶阀1的一端端口处焊接有第一连接柱3,第一连接柱 3的外侧套接有固定套环2,固定套环2的外表壁开设有第一螺旋孔 7,第一连接柱3的一端端口处的内表壁开设有第三螺旋孔9,第三螺旋孔9通过第二螺旋孔8与第二连接柱4连接,第二连接柱4的外侧固定有密封套环5,密封套环5的内表壁上开设有第四螺旋孔10,密封套环5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层12,密封套环5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膨胀垫片11,第二连接柱4的一端端口处焊接有充气阀6。
第一螺旋孔7与第四螺旋孔10能正好相旋合,第二螺旋孔8与第三螺旋孔9能正好相旋合,固定套环2的外径与密封垫层12的外径大小相等,第一连接柱3与第二连接柱4的水平中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固定套环2的外径与密封垫层12的外径大小相等,保证了充气装置的正常旋合,且能发挥密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创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创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9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一体化可移动式LNG卸车撬
- 下一篇:一种大型LNG气化双路调压一体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