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改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9068.7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丰;杜辉;杨伟波;陈荣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丰 |
主分类号: | E03D1/34 | 分类号: | E03D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11 广东省潮州市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低矮 水箱 中的 水阀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箱排水阀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便器水箱的高度都较高,随着节排环保及节省空间意识的提高,水箱高度更趋矮化设计,但更趋矮化,则意味着排水阀里边的空间就更狭小,难以保证阀门开启时的必须的行程距离,尤其是智能马桶领域,现有排水阀的整体高度已明显阻碍且不适应水箱的矮化设计。
为了适应矮化设计,专利局公告号为CN205421460U、名为“一种适用于便器水箱排水阀的矮化结构”,该排水阀的提拉杆上端弯折外伸形成一拉柄,拉柄通过连杆与一可绕转轴转动的摆臂相联动并带动阀门上伸开启排水。由于摆臂绕转的空间限制,必须借助连杆来连接提拉杆而实现开启排水,其矮化设计已达到局限,无法适应更低矮节排的水箱使用。
还有专利局公告号为CN206157833U、名为“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提拉结构”,该排水阀的提拉杆上端连接一斜梁,斜梁两端连接外倾的左、右支臂,左、右支臂的末端均设有缩阶并形成用于定位稳定滑行的左、右导滑接头,斜梁的下端部与左支臂形成一凹腔,斜梁的上端部设有导接孔,拉杆借助导接孔通过连杆与一可绕转轴转动的摆臂相联动并带动阀门上伸开启排水。利用凹腔可容纳摆臂来节省空间更加矮化,但由于连杆结构的存在,其问题的根源依然无法解决。
综上,现有排水阀技术关于矮化设计结构已到瓶颈,如不加以破解创新将无法适应日趋矮化水箱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改良结构,构件更简省且整合度高,使排水阀的整体高度得到矮化改良。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改良结构,包括一密封安装在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主体,排水阀主体中设一可绕支点转动的摆动杆,摆动杆一端连接按键,另一端联动一带阀片的提拉杆并通过阀片来实现排水的启闭,所述提拉杆上端斜侧设一牵引构件,牵引构件设左、右连接片,左、右连接片间形成一夹腔,连接片的顶端设导接槽孔,所述摆动杆的端部通过连接轴架置连接在两导接槽孔中,摆动杆绕转并联动提拉杆上伸至最高点时可收纳在所述夹腔中。
上述提拉杆与牵引构件上表面一体成40-50度夹角的斜切面,斜切面顶端设导接槽孔。
上述提拉杆与牵引构件上表面优选是一体成45度夹角的斜切面。
上述导接槽孔为一水平滑槽道,连接轴架接在滑槽道中实现限位平移活动连接。
上述提拉杆外侧对称设有二条定位凸条,相适配的,排水阀主体中设有二条定位凹槽。
优选方案是上述定位凸条与牵引件处于相垂直方向上。
上述摆动杆与按键抵触端设为圆弧端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提拉杆的牵引构件由左、右连接片形成一夹腔,摆动杆的端部通过连接轴架置连接在两导接槽孔中,摆动杆绕转并联动提拉杆上伸至最高点时可收纳在所述夹腔中并实现开启排水,既保证摆动杆带动联动提拉杆上移的必须行程,大大地简化联动构件及降低排水阀的整体高度,可适应不同高度水箱的使用,有利于节能减排且适应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提拉杆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提拉杆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提拉杆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提拉杆的左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排水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按键,2摆动杆,3连接轴,4导接槽孔,5连接片,6提拉杆,7支点,8排水阀主体,9阀片,10排水口,11牵引构件,12定位凸条,13定位凹槽,14夹腔,15斜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改良结构,包括一密封安装在低矮水箱中的排水阀主体8,排水阀主体8中设一可绕支点7转动的摆动杆2,摆动杆2一端为圆弧端面且连接按键1,使按键1与摆动杆2相抵触时并在下压时能更好地保持贴切状态,减省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丰,未经陈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9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