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8831.4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亚龙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机箱 红外识别器 连接杆 智能识别装置 停车场 防尘盖 进出口 摄像头 使用寿命 刷卡识别 双重识别 指纹识别 补光灯 刷卡槽 贯穿 安防 杂物 照射 停车 通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包括处理机箱和HT1红外识别器,所述HT1红外识别器设置在处理机箱的一侧,所述处理机箱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设置在处理机箱中,且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贯穿设置在处理机箱和HT1红外识别器中,该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具有刷卡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双重识别功能,加强了停车场的安防措施,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且具有补光灯,可以提高通行摄像头照射的清晰度,且具有防尘盖,当刷卡槽不用的时候,就通过防尘盖将其盖住,不让其他杂物进入到HT1红外识别器当中,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迅猛的发展,我国近些年来汽车的拥有量在急剧增加,加之我国人口数量多,导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大幅提升,从而引起汽车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停车场作为现代交通设施汽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繁忙和迅猛发展,也就对停车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对停车场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识别装置就变得极为重要。
但现有的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检测识别的不够准确全面,让停车场的安全系数降低,且在夜晚光线不好的时候,摄像头对汽车的车牌号会照射不清,导致检测识别的不够准确,没有长时间的通行储存记录,不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通行记录,且身份识别卡的刷取位置没有防护措施,会让一些杂物进入到卡槽,导致装置的损坏,影响了人们的使用。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包括处理机箱和HT1红外识别器,所述HT1红外识别器设置在处理机箱的一侧,所述处理机箱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设置在处理机箱中,且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贯穿设置在处理机箱和HT1红外识别器中,所述处理机箱的侧面设有警报器和电源线,且所述警报器嵌入设置在处理机箱中,所述电源线与所述HT1红外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面设有通行摄像头,且所述通行摄像头嵌套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中,并与HT1红外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HT1红外识别器的顶部设有指纹识别板和刷卡槽,且所述指纹识别板和刷卡槽均嵌入设置在HT1红外识别器中,所述HT1红外识别器的一侧设有感应器,且所述感应器与HT1红外识别器电性连接,所述HT1红外识别器的内部设有采集模块、识别模块、通行模块、数据库和储存模块,且所述采集模块、识别模块和通行模块依次串联,所述数据库与所述识别模块串联连接,所述储存模块与通行模块串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机箱的底部设有支撑底板,且所述支撑底板与处理机箱紧密贴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警报器的底部设有散热板,且所述散热板嵌入设置在所述处理机箱中。
进一步的,所述通行摄像头的一侧设有补光灯,且所述补光灯嵌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中,并与通行摄像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刷卡槽的一侧设有活动条和防尘盖,且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刷卡槽通过活动条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停车场进出口用智能识别装置,具有刷卡识别和指纹识别的双重识别功能,加强了停车场的安防措施,提高了停车的安全性,且具有补光灯,可以提高通行摄像头照射的清晰度,且具有防尘盖,当刷卡槽不用的时候,就通过防尘盖将其盖住,不让其他杂物进入到HT1红外识别器当中,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且设置了警报器,当有车强行穿过装置时,警报器便会发出警报,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知晓,及时的来处理发生的事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亚龙,未经陈亚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8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