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电机的磁极部件和用于永磁电机磁极防护覆层中的纤维增强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8199.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盛骏;马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N13/04;H02K1/06;H02K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罗满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极 部件 纤维 增强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极部件和纤维增强材料,该磁极部件,包括磁体本体,还包括以下部件:部件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磁体本体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磁体本体进行加热;部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磁体本体的表面温度;这样可以利用设置于磁体本体内部的部件加热器对磁体本体进行加热以改变磁体本体的表面温度,同时试验人员根据设置于磁极本体内部的部件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了解部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及部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与被测试部件的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获得从被测试部件的内部到外表面的热扩散速率,以及受外部粘接剂温度的影响程度。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610877233.9、申请日为:2016年09月 30、发明名称为:磁极部件、纤维增强材料及其试验装置、控制方法,的中国申请文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电机磁极防护成型工艺生产过程粘接剂填充固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极部件和纤维增强材料。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是以磁场为媒介进行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电磁装置,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其中永磁电机的永磁材料磁性是影响永磁电机发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永磁电机的永磁磁极局部结构示意图。
永磁电机的永磁磁极包括磁轭壁1、压条2、磁极部件3,磁轭壁 1一般为圆筒壁,预加工好的压条2使用螺栓4等紧固件安装于磁轭壁1的内周壁,压条2沿轴向延伸,并且沿周向均布有若干压条2,压条2的位置固定后,再将磁极部件3沿轴向推至相邻压条2之间相应位置,压条2的横截面一般为梯形,即压条2的两侧壁为梯形斜面,沿径向磁极部件3被限位于相邻压条2形成的梯形空间内部。磁极部件3为永磁材料,永磁材料的主要成分为钕铁硼,钕铁硼中的铁和钕比较容易氧化,引起磁性能变化,故为了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于磁极部件3磁性能的影响,一般在磁极部件3的表面浇注一层防护覆层6,具体工艺详见以下描述。
首先,安装真空袋于磁轭壁1的内壁,真空袋与磁轭壁1形成模腔,压条2、磁极部件3被包覆于模腔内部,一般为了增加防护覆层6 的强度,压条2表面还预先铺设有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其次,利用真空泵对模腔抽真空以使增强材料被压实在压条2和磁极部件3表面,并引出磁极部件3表面和磁轭壁1之间的残余空气,再将粘接剂(树脂类)真空灌注模腔,树脂自模腔一端进入沿轴向向另一端流动的同时浸渍纤维增强材料、填充磁极部件3与磁轭壁1之间缝隙、磁极部件3与压条2之间缝隙、覆盖压条2以及磁极部件3表面,待粘接剂充满整个模腔和空隙、缝隙后,再浸润、浸渍模腔内与固体的接触面以控制固化工艺过程形成树脂基增强材料防护覆盖层。
防护覆盖层6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磁极部件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水分能够导致纤维及粘接剂基体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纤维及基体的性能下降,水分通过扩散可进入防护覆层6与压条2、磁极部件3之间的界面,引起相互粘接的界面剥离,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粘接剂在温度和湿度改变的环境下会因胀缩而产生失配变形和失配应力,影响结构的变形和造成材料的损伤。
粘接的界面在模塑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许多微裂纹等缺陷,在升温膨胀和降温收缩时每个微裂纹的张开、闭合的状态不同,造成了热胀系数的升温、降温过程中的不一致性,裂纹或剥离层面会逐渐增大,降低了防护覆层6的机械性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水分子首先容易侵入防护覆层6内部的自由空间以及孔洞、气泡、微裂纹等微观缺陷处,故初期吸湿较快。
因此,如何提高电机磁极部件表面防护覆层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提供一种提前获得永磁电机的永磁磁极防护成型注胶工艺中纤维增强材料和磁极部件的最佳粘接剂温度,有利于获得防护覆层的较高成型质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极部件,包括磁体本体,还包括以下部件:
部件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磁体本体的内部,用于对所述磁体本体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8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入度测定仪
- 下一篇:一种单井注入‑抽水示踪实验模拟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