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5545.2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1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曾世贤;王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王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一第二辐射件、一耦合件、一接地件以及一馈入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而且还能同时避免使用者接近时SAR值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耦合结构的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首先,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使用率日益提高,使得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技术更加被重视,而无线通信质量需视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天线效率而定。因此,如何提升天线的辐射效率及易于调整整体频率,已变得相当重要。
另外,由于天线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目前国际非游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ICNIRP)建议生物体单位质量对电磁波能量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的值不应超过2.0W/Kg,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则建议SAR值不超过1.6W/Kg。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为提升天线效率多会导致SAR值提高。
随着近年来陆续开发出笔记本型计算机与平板计算机相互结合的产品,例如二合一式的笔记本型计算机(Hybrid laptops或2-in-1laptops),也就是说,笔记本型计算机具有一般操作模式及平板模式,但现有的天线架构在平板计算机模式时,SAR值并无法达到法规的规范。虽然目前如美国专利公告第8,577,289号专利案,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基于近接射频功率控制的整合近接传感器的天线”,其能通过判断人体信号,以调整天线的发射功率。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案中主要利用设置在馈入端与收发器之间的两颗接地电容而使得天线具有感测功能,但是,这两颗接地电容将会导致天线特性及感测距离较差的情形产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天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及其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还能同时避免SAR值过高的问题产生。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一第二辐射件、一耦合件、一接地件以及一馈入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而且还能同时避免使用者接近时SAR值过高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仰视透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5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