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及其配方、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5531.0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邱阳;谢忠奎;王亚军;张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3/40;C05G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崔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州 百合 专用肥 及其 配方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及其配方、制作方法,涉及肥料技术领域。该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包括核心原料,核心原料按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的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改性凹凸棒土40‑50%,草炭23‑30%,铁肥10‑20%,微量元素肥1‑5%,膨润土粘结剂5‑10%,其中,改性凹凸棒土为经酸处理后呈弱酸性的凹凸棒土,微量元素肥包括锰、锌以及铜,该配方营养配比合理,有效促进兰州百合增产。兰州百合专用肥的制作方法,操作简单可控,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优异的经济价值。由上述制作方法制得的兰州百合专用肥,营养配比合理,可以持续有效的为兰州百合提供营养,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防止改善土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及其配方、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施肥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30%-35%,高施肥水平和较低肥料利用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开发新型的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的多功能缓释肥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缓释肥料可以降低养分释放速率,为植物提供长效的养分供给,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兰州百合是我国享誉国内外的名特蔬菜。集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于一身,广受青睐,我国生产的食用百合除内销外,还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生产面积亦逐年扩大。目前主产区兰州的食用百合集中生产基地面积已超过10万亩,产量超过3000万公斤,产值达20多亿元,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场需求。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食用百合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百合性喜冷凉、忌高温,适合在西北地区疏松的土壤上种植。然而在西北地区种植百合,易出现缺素病以及缺铁黄化病,甚至导致植株枯萎死亡。目前西北地区百合种球选育基地非常有限,种植区域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目前针对百合种植中出现的缺铁病。通常采用种植前向土壤中添加大量草碳改善土壤环境以及在百合的生育期内施加硫酸铁或螯合铁肥料的办法,但这些方法成本过高且效果并不持久,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减少了百合种植产业的利润,同时大量的使用草炭和铁肥也给环境安全和土壤质量带来了潜在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该配方营养配比合理,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效促进兰州百合增产以及提高其产品品质,有效提高兰州百合种植产业的利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的制作方法,操作简单可控,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优异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兰州百合专用肥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兰州百合专用肥,其营养配比合理,可以持续有效的为兰州百合提供营养,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防止改善土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其包括核心原料,核心原料按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的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改性凹凸棒土40-50%,草炭23-30%,铁肥10-20%,微量元素肥1-5%,膨润土粘结剂5-10%。
优选地,改性凹凸棒土43-49%,草炭25-29%,铁肥12-18%,微量元素肥1-3%,膨润土粘结剂6-9%。
更优选地,改性凹凸棒土46-48%,草炭26-28%,铁肥13-16%,微量元素肥1-2.8%,膨润土粘结剂7-9%。
改性凹凸棒土为经酸处理后呈弱酸性的凹凸棒土。
微量元素肥包括锰、锌以及铜。
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的制作方法,其将上述兰州百合专用肥配方的核心原料混合,造粒。
一种兰州百合专用肥,其由上述制作方法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5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