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4405.3 | 申请日: | 201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6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凌波;凌忠钱;曾宪阳;崔璨;豆红飞;吴春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脱硫 系统 冷凝 石膏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硫塔进出口烟气热管式换热系统,同时涉及脱硫塔出口冷凝除雾系统,具体涉及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也随之快速提升,与此同时环保压力也日益增大。近年来,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而锅炉烟气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随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等系列法规的出台,二氧化硫的控制被提升到新的高度。目前,大多数电厂脱硫时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因此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时,气-气换热器(Gas-gas Heater,简称GGH)是主要设备之一,但GGH投资成本大,运行费用高,易产生腐蚀和堵塞。因此,目前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时,大部分GGH已被取消,脱硫湿烟气采用直排方式排入大气中。由于脱硫湿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烟囱出口温度较低时,将产生“石膏雨”问题,给附近的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包括入口烟道、A型热管束、污垢废水收集装置、脱硫塔入口烟道、脱硫塔、脱硫塔出口烟道、B型热管束、冷凝排水装置、中间烟道、除垢喷嘴和出口烟道。所述的A型热管束位于入口烟道与出口烟道之间,其吸热端位于入口烟道内,放热端位于出口烟道内;所述的B型热管束位于脱硫塔出口烟道与中间烟道之间,其吸热端位于脱硫塔出口烟道内,放热端位于中间烟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A型热管束和B型热管束,均由多根圆形的重力热管组成;所述的A型热管束中的单根热管半径为50mm,B型热管束中的单根热管半径为40mm;每列热管束之间的间距为0.3-0.8倍管径,管排间错开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A型热管束和B型热管束的材质均为工业纯钛。
进一步的,所述的A型热管束和B型热管束的吸热端顶端安装有除垢喷嘴。
进一步的,所述的A型热管束的底座安装有污垢废水收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B型热管束的底座安装有冷凝排水装置,其内部安装有搅拌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的A型热管束和B型热管束的放热端均装有翅片,其吸热端为光滑管。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烟气入塔前,A型热管束吸热端对烟气进行吸热,降低烟气温度,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降低了烟气的含水量。脱硫后的烟气在脱硫塔出口烟道经过B型热管束吸热,降低了温度,从而大量回收饱和烟气中的水蒸气,并经B型热管束底端设有的冷凝排水装置排出凝结液,从源头上降低了石膏雨存在的可能。随后,含水量低的烟气先后经过B型热管束和A型热管束带有翅片的放热端,对烟气进行两次加热,提高烟气温度,提高烟气抬升高度,从技术上降低石膏雨的形成。
本发明采用A型热管束代替GGH,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GGH易结垢从而对机组运行产生的影响。采用B型热管束进行换热,除去脱硫塔出口烟气携带的大量水蒸气。由于烟气进口存在飞灰,烟气出口存在水雾,故在热管的吸热端不加翅片,以防结垢和腐蚀,而在热管的放热端均布有翅片加强换热,有利于烟气温度的提升。A型热管束、B型热管束的顶端布置除垢喷嘴,便于冲洗污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入口烟道;2-A型热管束;3-污垢废水收集装置;4-脱硫塔入口烟道;5-脱硫塔;6-脱硫塔出口烟道;7-B型热管束;8-冷凝排水装置;9-中间烟道;10-除垢喷嘴;11-出口烟道。
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被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
图1所示为湿法脱硫系统冷凝除雾防石膏雨一体化装置示意图,包括入口烟道1、A型热管束2、污垢废水收集装置3、脱硫塔入口烟道4、脱硫塔5、脱硫塔出口烟道6、B型热管束7、冷凝排水装置8、中间烟道9、除垢喷嘴10和出口烟道11;所述的A型热管束2位于入口烟道1与出口烟道11之间,其吸热端位于入口烟道1内,放热端位于出口烟道11内;所述的B型热管束7位于脱硫塔出口烟道6与中间烟道9之间,其吸热端位于脱硫塔出口烟道6内,放热端位于中间烟道9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4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