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3863.5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2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通;徐鹤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 检测 方法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车辆。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并根据环境温度得到空调控制板的平衡温度;根据平衡温度判断空调控制板是否处于升温阶段;如果是,则根据空调控制板的温升变化得到对应于升温阶段的温度动态补偿量;根据温度动态补偿量和车内温度检测值确定车内温度。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车内温度检测准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轿车的舒适性需求越来越高,自动空调在各个车型中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甚至有的车型将自动空调作为标准配置。自动空调能够自动控制车内空调的运行,以减少用户操作的同时提升乘坐舒适性,自动空调的控制是根据如环境温度、阳光强度、车内温度、出风温度等控制变量而自动运行的。这些控制变量通常来自相应的传感器检测得到,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自动空调的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车内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太阳光照射强度的变化、车内不同位置的气流方向的差异等影响,通常车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存在差异。一般所说的车内温度指的是头部呼吸点的温度,由于该位置为驾驶员或乘客的头部所在的位置,没有可以布置温度传感器的条件,所以有的自动空调的车内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空调控制器内部。车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后,通过测试如头部呼吸点的温度与车内温度传感器所在检测点的温度的对应关系,如温差,从而通过温差补偿间接获得头部呼吸点的温度。
存在以下缺点:车内温度传感器会受空调控制器以及周边条件的影响,导致测量不够准确,例如:车辆静置较长时间与车辆运行一段时间,车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会出现明显差异,进而影响自动空调的运行,影响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人发现,车内温度的检测是否准确受到空调控制板(即:空调电路板PCB)的温度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温度漂移,如车辆静置较长时间与车辆运行一段时间,车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会出现明显差异。在开始使用空调的一段时间内,车内温度的计算值(即:头部呼吸点的温度)在春秋、冬季偏低,夏季偏高,如图1所示,空调电路板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PCB板的温度在开始的阶段处于升温过程,但是,相关技术中,对车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进行补偿时,使用的是环境温度例如18℃时的一个定值,导致在PCB板升温过程中,补偿值过大,导致空调出风温度提高,车内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车内人员会感觉偏热。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具有车内温度检测准确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内温度的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得到空调控制板的平衡温度;根据所述平衡温度判断所述空调控制板是否处于升温阶段;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空调控制板的温升变化得到对应于所述升温阶段的温度动态补偿量;根据所述温度动态补偿量和车内温度检测值确定车内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内温度的检测方法,具有车内温度检测准确的优点,即使空调控制板处于升温阶段,也可以快速且准确地确定出车内(如驾驶员头部附近)的实际温度,进而可以提升自动空调的使用体验,保证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根据平衡温度判断所述空调控制板是否处于升温阶段,包括:比较空调控制板的温度和所述平衡温度;如果所述空调控制板的温度小于所述平衡温度,则判定所述空调控制板处于升温阶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平衡温度指所述空调控制板的温度不在上升或者上升幅度小于预定幅度时所述空调控制板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