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3778.9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8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军;薛刚;赵文海;武永在;许丹丹;朱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3/20 | 分类号: | F03D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创理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13 | 代理人: | 卫安乐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始终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发展问题。目前清洁低碳、创新发展、智能共享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方向,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还要继续解决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难题。
在新能源背景下,风电是重要且关键的一个行业。风力发电需要由风力发电机来实现,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塔架是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支承装置,以支承顶端的机舱、叶轮和轮毂;同时,塔架底端与基础相连接,将自重以及各种荷载传递给基础。现有的风电系统的塔架为钢结构,而基础为混凝土制成;两个不同材质的部件之间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导致两者的结合部容易产生松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基础与钢结构塔架之间固定不牢靠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连接固定效果好、更为高效且结构简单的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塔筒,混凝土塔筒,预埋板,加强装置和预应力束固定装置和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上设有N个纵向通孔,所述N个纵向通孔沿所述环状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混凝土塔筒内设有与法兰盘的纵向通孔相适配的预应力束,所述预应力束穿过所述混凝土塔筒,且所述预应力束的远端从所述混凝土塔筒的顶部伸出以穿过所述法兰盘的纵向通孔;所述预应力束围绕混凝土塔筒的筒体均匀布置并连接法兰盘;
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的上表面在纵向通孔顶部的设有圆形凹槽以容置所述预应力束固定装置,通过预应力束固定装置将穿过所述法兰盘及混凝土塔筒的预应力束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加强装置为加强肋,其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纵向通孔之间,沿钢塔筒环向等间距布置,且所述加强肋为板状,其一边连接在钢塔筒上,另一边连接在环状本体顶壁上。
优选的,所述加强肋为梯形,三角形或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预埋板设置在法兰盘与混凝土塔筒之间;其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塔筒的顶部;其中所述预埋板上设有与法兰盘的纵向通孔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的通孔以使预应力束穿过。
优选的,所述预埋板为钢板。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束固定装置包括:标准锚板和楔形钢垫片,所述楔形钢垫片位于标准锚板底部,在法兰盘顶部加工圆形凹槽放置标准锚板和楔形钢垫片;楔形钢垫片为环形,且其朝向所述法兰盘中心一侧的厚度大于朝向法兰盘外周一侧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束固定装置包括:标准锚板,在法兰盘顶部加工带斜度的圆形凹槽放置标准锚板,所述带斜度的圆形凹槽的中轴线与预应力束项重合。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束固定装置包括:异形带斜坡锚板,在所述法兰盘顶部加工圆形凹槽放置所述,且所述异形带斜坡锚板朝向所述法兰盘中心一侧的厚度大于朝向法兰盘外周一侧的厚度。
优选的,还包括混凝土基础上,所述混凝土塔筒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在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就按照法兰盘上的N个纵向通孔的位置,预埋设预应力束。
优选的,所述法兰盘的环状本体的中心内壁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环状本体方向纵向延伸的翻边以形成钢塔筒。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其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了更为合理的结构,有效降低采用锻造工艺加工的法兰盘厚度,节约了制造成本;
2.增加了钢筒底部的侧向刚度,减小了混凝土与钢连接节点处的侧向刚度比,提高了连接节点处的抗风、抗震性能;
3.将钢筒壁传递的荷载通过加劲肋板均匀的传递给法兰盘,传力路径清晰可靠,提高了节点处的安全性能,也降低了对底部混凝土材料的局部压力,受力更为合理;
4.预应力束施加预压力压住法兰盘,法兰盘一方面通过加肋连接钢筒侧壁,另一面通过环向焊缝连接钢筒底部,增强了法兰盘对钢塔筒的连接性能,提高了安全储备,降低了连接节点薄弱处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塔架的连接机构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3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