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及其脱色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1979.5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0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穆军;崔霞;王玉霞;阳广凤;杨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1/5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吕彩霞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需氧 活性 海洋 细菌 及其 脱色 絮凝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及其脱色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从中国浙江舟山朱家尖一处海水养殖场养殖的菲律宾蛤仔吐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经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及其脱色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絮凝剂的性能至关重要。在水处理的絮凝过程中主要是将水中的纳米级、微米级的悬浮体或胶体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经过凝聚—絮凝反应形成大的絮体颗粒,最后由沉淀、过滤等工艺将其去除。
长期以来,给水和废水处理使用的絮凝剂主要有两大类:以铝盐、铁盐及其水解聚合物为代表的无机絮凝剂和以聚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尽管无机和有机絮凝剂因其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和较低的成本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无机絮凝剂中的铝离子易引起老年性痴呆症;铁盐絮凝剂中的铁盐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可造成处理水中带有颜色,易形成某些难絮凝沉淀的化合物;而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合成单体丙烯酰胺具有累积性神经毒性,已被确定为有基因毒性的致癌物。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580550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株好氧罗氏菌属菌株代谢产物胞外多糖、制法和用途。从中国渤海海域野生菲律宾蛤仔黏附污泥中分离获得的好氧菌株ZHT4-13、鉴定为罗氏菌属(Ruthia sp.)。经种子培养、扩大培养,其发酵液经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得到细胞外多糖MBF4-13。经测定出该细胞外多糖MBF4-13 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对高岭土的FR 值达到80%以上;对六价铬离子去除率达69.3%;对高浓度废水脱色具有较高活性,对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结晶紫的脱色率达86.11%、99.49%和97.84%;对活性污泥的性能及结构也有明显改善作用。现在能高效产生絮凝剂的菌株种类较少,还需要继续分离筛选出新的高活性菌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及其脱色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脱色絮凝剂用量少,脱色率高,形成的絮团大,沉降速度快,性能稳定,脱色絮凝效果好;对生物体无潜在毒性,绿色健康。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株需氧活性海洋细菌,从中国浙江舟山朱家尖一处海水养殖场养殖的菲律宾蛤仔吐泥中分离筛选获得,经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
上述海洋菌株16S rDNA全基因(1277bp)已向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基因序列数据库提交,登陆号为KX702262。其全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19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