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打捞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1377.X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邬冯值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冯值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B63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打捞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水下打捞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下打捞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机器人由于其工作安全、适应能力强、作业范围广且具有经济和高效性,已成为水下作业的重要装备,其应用涉及海洋环境调查、海底地质勘探、海洋结构物的安装与维修、水利水电工程、科学考察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它续航力强,动力充沛、安全可靠。ROV可分为拖曳式与自航式两种,拖曳式水下机器人本身无动力,被吊放入海并依靠母船拖带航行。自航式水下机器人白身具备动力系统,可以执行复杂的水下作业任务,它通过脐带缆来传输机器人本体所需的动力,同时也上传传感器信号和下传控制信号,工程人员可在母船上通过连接在脐带缆一端的控制平台来操纵ROV。其自航航态(模态)一般分为浮游、吸附、爬行三类。水下机器人的水下运动存在六个自由度,不易控制,稳定性差,误操作率高,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机器人。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水下打捞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打捞机器人,复合光缆连接安装在水下机器人上的复合光缆线头及上位机,下位机设置在水下机器人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机械爪、机械臂、储物篮、履带底盘、上浮气囊及高压气瓶、紧急浮标、复合光缆线头、旋转平台和摄像头防水罩;所述机械臂连接旋转平台及机械爪;所述储物篮安装在履带底盘上前端;所述上浮气囊及高压气瓶安装在旋转平台底端;所述紧急浮标和复合光缆线头均安装在支撑旋平台的底座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下机器人的行走轮机构为两组电驱动或者液压驱动履带机构,履带上设置有履带自动张紧机构,且在水下机器人上安装有大容量蓄电池组;所述下位机采用S3C6410A或ATmega2560作为控制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上位机上的传感器模块包括深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声纳传感器、电池监控传感器及推进器监控传感器;所述的深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速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姿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声纳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池监控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及推进器监控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通过所述的水下光端机与所述的以太网交换机电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上位机上的水面监控模块包括主控制电脑、图像采集卡、以太网交换机,及监视显示器,操控摇杆,和数字方向盘;它利用一台上位机电脑+数台显示器,或电脑兼做显示器,由数字方向盘以及数字方向摇杆作为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下打捞机器人,具备水下打捞、水下监察多种功能,运动灵活,实用性强和机动性强,适用范围广;本发明转向时载体可原地回转,亦可利用旋转平台旋转,受水流影响小,对水下环境影响小,适应在狭窄的水域里作业。整体结构紧凑,控制系统分成数层集成在密封的舱体内,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本发明的利用率;控制系统操控方便简单,采用pid控制电机转速,功耗低;采用履带,行驶平稳;利用履带机构,水底行走防止陷入淤泥中;采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个人电脑作为上位机,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下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位机1;复合光缆2;水下机器人3;下位机4;机械爪31;机械臂32;储物篮33;履带底盘34;上浮气囊及高压气瓶35;紧急浮标36;复合光缆线头37;旋转平台38;摄像头防水罩3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下打捞机器人,复合光缆2连接安装在水下机器人3上的复合光缆线头37及上位机1,下位机4设置在水下机器人3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冯值,未经邬冯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1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体壁面大接缝除锈爬壁机器人
- 下一篇:高海况船舶施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