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多用锅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90553.8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卢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江宠联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27/05;A47J45/06;A47J36/06;A47J3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锅 加层 锅柄 温度传感器 微处理器 报警器 螺纹连接 多用锅 夹层 中空 日常生活用品 不锈钢材料 导线连接 外壁设置 直径相等 智能 再连接 锅盖 监控 | ||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多用锅,由底锅、加层锅和锅盖构成,底锅的外壁设置有锅柄,底锅的采用中空设计,底锅的夹层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锅柄采用中空设计,锅柄的夹层内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报警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微处理器再连接到报警器,底锅与加层锅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加层锅的数量为多个,底锅与加层锅的直径相等,底锅与加层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加层锅两两之间也通过螺纹连接,达到了一锅多用的效果;且锅底的温度传感器与锅柄的微处理器设置,起到了一个监控锅内温度的作用,当锅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报警器作用,提醒使用者采取措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说,属于炊具,是一种智能多用锅。
背景技术
锅作为食品加热时的用具,由于加热食物的方式众多,故目前也有如炖锅、汤锅、电饭锅等,从制作材料不同而有土锅、砂锅、铁锅、铝锅、竹木制造的锅等等。特别对于中餐,由于十分讲究色、香、味,故烹饪不同的菜肴要用不同的锅。大型饭店、工厂等地方需要进行大量的汤汁类菜肴烹饪,这一般需要通过在大型饭店、工厂等地方需要进行大量的汤汁类菜肴烹饪,这一般需要通过在汤锅内完成。
但是目前市售的汤锅多为单一使用性能,没有将多重性能结合起来的锅,烹饪不同的菜肴,还要频繁换锅,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智能多用锅,可实现一锅多用,且具有智能报警功能,更加方便安全,可操作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多用锅,由底锅、加层锅和锅盖构成,底锅的外壁设置有锅柄,底锅的采用中空设计,底锅的夹层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锅柄采用中空设计,锅柄的夹层内设置有微处理器和报警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微处理器再连接到报警器,底锅与加层锅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加层锅的数量为多个,底锅与加层锅的直径相等,底锅与加层锅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加层锅两两之间也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底锅可以单独使用,用来煎炒食物,底锅还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加层锅结合,使得高度变高,变成汤锅或者蒸锅;底锅的夹层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测得的锅内温度由虚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传送至锅柄夹层里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预设的参考值相比较,当大于参考值时,即锅内的温度大于预定值时,微处理器向报警器发送指令,报警器工作,提醒使用者采取关火或加冷水等操作来降低锅内的温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报警器采用声报警器和光报警器并用,声报警器设置在锅柄的夹层内,光报警器设置在锅柄的外表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加层锅的内壁同一水平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凸起的设置可以用来支撑滤网或者蒸笼片。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底锅的底部设置有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多道凹槽,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锅底受热更加均匀。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锅盖采用玻璃制成,锅盖的外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提手,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的锅盖,便于观察锅内的情况,锅盖上设置有提手便于抓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传统锅具,既可以单独使用底锅作为煎炒锅,也可以与多个加层锅结合使用,变成汤锅或蒸锅,达到了一锅多用的效果;且锅底的温度传感器与锅柄的微处理器设置,起到了一个监控锅内温度的作用,当锅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报警器作用,提醒使用者采取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报警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底锅底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江宠联商贸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江宠联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05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