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同步收缩诱导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90316.1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8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杜耘辰;田春华;韩喜江;邓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3/00 | 分类号: | C09K3/00;B01J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收缩 诱导 制备 中空 复合材料 方法 | ||
一种非同步收缩诱导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将9.0mL吡咯分散到48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将0.8g FeCl2·4H2O溶于溶液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40mL氧化剂H2O2,反应12小时后可以得到PPy微球;将0.4g PPy微粒分散到400mL无水乙醇、100mL水和10mL氨水的混合溶液中,超声30分钟后,逐滴滴入1mL正硅酸乙酯,室温反应12小时后用乙醇清洗数次,即可得到PPy@SiO2微球;将得到的PPy@SiO2微球在管式炉内氮气条件下700℃煅烧4小时得到C@C@SiO2,再将得到的C@C@SiO2微球0.8g分散到150mL浓度为1mol·L‑1的KOH溶液内,45℃条件下搅拌24小时;经过KOH刻蚀后用蒸馏水清洗数次,即可得到中空核壳复合材料C@C微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同步收缩诱导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纳米材料微结构的设计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各种微结构中,中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最广泛,如锂离子电池、催化、药物基因传递系统、气体传感和超级电容器等等。近些年,这种中空核壳结构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也得到了应用。这种中空结构核壳复合材料能够有效的调节介电常数、优化阻抗匹配特性、实现多重反射和界面极化,进而提高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进年来,报道了有很多中空核壳结构材料有Fe3O4@SnO2,Ni@SnO2和CoNi@TiO2等,都取得了良好吸收性能。但是这些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密度大、抗氧化能力弱和抗腐蚀能力差等,这些缺点也极大的限制了相关材料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构建环境稳定性好质量轻的中空核壳复合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都是采用包覆-包覆-热解-刻蚀的过程,即在核心材料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然后再在二氧化硅表面包覆壳层材料,高温热解后再将二氧化硅去除。这种方法存在一个技术难点就是二氧化硅表面比较光滑,外部材料可能很难包覆到其上,一般需要进行表面修饰处理,使制备过程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非同步收缩诱导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非同步收缩诱导制备中空核壳复合材料的方法,
步骤一、PPy微球的制备
室温条件下,将9.0mL吡咯分散到480mL蒸馏水中制成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将0.8gFeCl2·4H2O溶于溶液中,搅拌10分钟后,加入40mL氧化剂H2O2,搅拌的条件下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丙酮清洗数次,直到上清液为无色透明,将得到的聚吡咯粉末在50℃干燥箱内干燥24小时。
步骤二、PPy@SiO2微球的制备
将0.4g PPy微粒分散到400mL无水乙醇、100mL水和10mL氨水(28wt%)的混合溶液中,超声30分钟确保PPy微粒均匀分散到溶液中,然后逐滴滴入1mL正硅酸乙酯TEOS,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毕后,乙醇清洗数次。得到的样品室温下干燥24小时。即可得到PPy@SiO2微球。
步骤三、中空核壳复合材料C@C微球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90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