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特地唑胺抗多药耐药结核杆菌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9525.4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战;霍立茹;赵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济群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4439 | 分类号: | A61K31/4439;A61K31/675;A61P31/06;A61P11/00;A61P31/04;A61P31/00;A61P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耐药结核杆菌 药物应用领域 口服混悬剂 骨髓抑制 患者用药 新用途 依从性 本品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磷酸特地唑胺药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磷酸特地唑胺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的新用途。另外,相比于同类产品,磷酸特地唑胺剂量低,日服用次数少,利奈唑胺每12小时静注或口服(片剂或口服混悬剂)600mg的药效,而本品24小时仅需200mg口服一次即可达到,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同时无骨髓抑制、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副作用,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特地唑胺药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磷酸特地唑胺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一疾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威胁。结核病是患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 21 世纪发展中国家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发达国家再度活跃的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每结核病患者数量超过100万例,其中包括7000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仅2015年,全球约有104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其中140万人因罹患这一疾病而失去了生命。新发耐药结核病患者48万。预计到2050年,耐多药结核病将给世界各国政府带来高达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当前用于结核病治疗的药物多为20世纪60年代之前获批,针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选择则更加有限。除此之外,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及伴发的菌血症、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DRSD]感染、复杂尿路感染等,都是临床棘手的问题。
利奈唑胺是辉瑞公司推上市的一个全新结构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磷酸特地唑胺是其第二代更加优效的新化合物,其对耐药的MRSA、MRSE、PRSP等均表现出更优异的疗效,并且药代动力学特点更加优异,半衰期更长、剂量更低、副作用更小,药品名:Tedizolid,商品名:Sivextro。是由Dong-A Pharmaceutical研发,授权Cubist Pharmaceuticals和Bayer进行商业化开发,已于2014年06月20日获得FDA上市批准。批准的用途为: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群和粪肠球菌等)导致的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的成年患者。但是,关于磷酸特地唑胺针对多药耐药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暂无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给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减少耐多药结核病死亡率,解决多药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境,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治疗多药耐药疾病的治疗药物。
特地唑胺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
(I)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抗结核杆菌药物。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抗多药耐药结核菌药物。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抗广泛耐药结核菌药物。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结核杆菌引疾病的药物。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多药耐药结核菌引起疾病的药物。所述药耐药结核菌引起疾病为院内获得性肺炎、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及伴发的菌血症、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复杂尿路感染。
一种特地唑胺及其药物上可接受盐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广泛耐药结核菌引起疾病的药物。所述广泛耐药结核菌引起疾病为院内获得性肺炎、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感染及伴发的菌血症、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复杂尿路感染。
以上所述一种特地唑胺药物上可接受盐为磷酸特地唑胺。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济群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济群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9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