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8213.1 | 申请日: | 2017-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夏卫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建筑模型 单个构件 二维模型 二维平面模型 尺寸标注 区域网格 二维图 图层 装配式建筑 标注信息 生产加工 三维图 二维 预设 转化 标注 包围 环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基于BIM生成的三维建筑模型;将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区域网格图层;获取区域网格图层,采用几何包围的方法将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各单个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根据预设标注规则,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生成带有标注信息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基于BIM平台对三维建筑模型进行二维转化、拆分,能够将所有构件的三维图自动生成为拆分后的每个单个构件的二维图,并自动为二维图进行尺寸标注,以便后续对该构件的生产加工环节使用,提高了BIM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大区别点在于房屋的建筑方式,传统建筑一般采用现浇方式。即以墙板为例,现场支模板,然后在模板形成空间内浇入流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拆模形成一面墙。现浇方式的缺点在于,现场湿作业很多,支模拆模工序麻烦,现场人工需求较大,管理混乱,浪费水,扬尘多,噪音大,工期较长,建筑质量不可控,现场的容易出现偷工减料或者因为经验和责任心欠缺,出现质量问题,例如防水、空鼓等。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与施工之间增加了制造环节,工厂按照设计部门的设计,制造各种所需的预制件,包括墙板、楼板、梁、柱、阳台、凸窗以及楼梯,然后运输至现场拼装,即设计—制造—装配。装配式建筑的好处在于,装配现场不需要或者很少用湿作业,预制件质量可控,由工厂工业化制作,人为因素可控,工期短,节水环保,现场很少用到支模拆模,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浪费。
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基于BIM生成的模型一般为三维图纸,在BIM平台中并没有对应的二维图纸。而在构件生产加工等后续环节中需要用到二维图纸,现有采用的方式为重新绘制相关的二维图纸,并且人工进行尺寸标注,这大大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与三维建筑模型相对应的二维模型并且需人工进行尺寸标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建筑模型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基于BIM生成的三维建筑模型;
将所述三维建筑模型转化为二维平面模型,生成每个构件对应的区域网格图层;
获取所述区域网格图层,采用几何包围的方法将所述二维平面模型拆分为各单个构件对应的二维模型;
根据预设标注规则,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生成带有标注信息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标注规则,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包括:
接收用户选择待标注构件的指令;
接收用户从预设的标注模板中选择标注规则的指令;
调用所选的所述标注规则,对所述待标注构件进行标注。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标注规则,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包括:
根据预先设置的约束规则,采用优化的非线性规划算法计算得到标识数据;
根据所述标注数据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预设标注规则,对各单个构件对应的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尺寸标注,生成带有标注信息的构件二维模型文件之后还包括:
以构件的版本、编码信息为生成的所述构件二维模型文件命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8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