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7743.4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夏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基站判断在预设时间内启动条件切换或条件切换未完成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用户设备/基站在预设时间内停止启动条件切换/配置新的条件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信切换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避免用户设备处于在满足触发条件但不满足切换条件的无线环境时出现乒乓问题,从而减少资源和功耗浪费以及信令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切换是移动性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过程。在LTE/LTE-A中,用户设备的切换是基站控制的。在NR中,由于使用高频率载波及波束赋形技术,信道状态的变化很快,可能导致源基站,即用户设备当前连接的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失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控制信令消失,用户设备会进入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Failure,RLF)并执行RRC重建立,带来更长的延时。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条件切换(即自主切换),具体的,用户设备对测量对象(一般包括用户设备当前连接的小区/波束的邻近小区/波束)进行测量,在满足触发条件时向源基站(即用户设备当前连接的小区/波束的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以启动条件切换,源基站根据测量报告选择候选对象后与其基站进行协商,候选对象包括部分或者全部测量对象,协商成功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条件切换指令,条件切换指令包括协商成功的候选对象的信息及切换条件,候选对象用户设备对候选对象进行测量,在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自行启动实际切换,尝试切换至从候选对象中选择的目标对象。
条件切换具有有效期,达到有效期后如果用户设备没有实际切换到目标基站,本次条件切换被放弃。触发条件可以是测量对象的信号质量比当前连接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好且两者之差大于第一阈值,切换条件可以是候选对象的信号质量比当前连接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好且两者之差大于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源基站可以在信道质量相对更好的时候完成切换准备工作。
如果用户设备停留在满足触发条件但不满足切换条件的无线环境下,例如靠近源小区的边缘,会出现如下情况,如图1所示,S1:用户设备判定满足触发条件;S2:用户设备向源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以启动条件切换;S3:用户设备判定不满足切换条件而不启动实际切换;S4:有效期结束后本次条件切换失效。步骤S4之后,由于用户设备仍然停留在同样的无线环境下,会再次判定满足触发条件,跳转至S1重复执行上述步骤,造成了死循环或者说乒乓问题,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功耗浪费以及信令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停留在满足触发条件但不满足切换条件的无线环境下造成乒乓问题从而带来大量资源和功耗浪费以及信令开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间内启动条件切换或条件切换未完成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停止启动条件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判断在预设时间内启动条件切换或未完成条件切换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基站在预设时间内停止配置新的条件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处理器连接通信电路,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切换装置,该装置存储有指令,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