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7658.8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潘荣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D21/02;H04W84/18;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土壤 环境监测 系统 | ||
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用于布置在农业大棚的不同位置处采集土壤的参数信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传感器检测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对传感器检测模块发送命令,控制传感器节点进行采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传感器网络中,采用改进的LEACH算法,综合考虑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值和距离基站的距离实现网络中簇首的选择,并使非簇首传感器节点加入合适的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减少了网络的通信开销,使传感器节点的能耗达到均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环境监测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对土壤环境的监测能够帮助我们实时了解土壤的环境变化,以便我们及时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土壤环境监测指标的测量在时间上要求同步、持续,空间上要求范围光、测量多,还要维持较低的人力和设备成本,现有技术与方法难以满足上述条件,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监测精度高、低功耗、低成本、实时性好、高容量、持续同步监测以及覆盖区域大等显著优点,可以实现土壤环境监测指标的实时自动测量和自动传输,因此,本发明在针对现有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土壤环境的实时、有效的监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用于布置在农业大棚的不同位置处采集土壤的参数信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采集得到的参数信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到远程监控系统,所述远程监控系统接收无线传输模块发送来的数据,实现对监测区域内土壤环境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对传感器检测模块发送命令,控制传感器节点进行采样。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通过无线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土壤环境的有效监测,在传感器网络中,采用改进的LEACH算法,综合考虑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值和距离基站的距离实现网络中簇首的选择,并使非簇首传感器节点加入合适的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减少了网络的通信开销,使传感器节点的能耗达到均衡。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线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传感器检测模块1;无线传输模块2;远程监控系统3;路由设置单元21;节点管理单元2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用于布置在农业大棚的不同位置处采集土壤的参数信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采集得到的参数信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发送到远程监控系统,所述远程监控系统接收无线传输模块发送来的数据,实现对监测区域内土壤环境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对传感器检测模块发送命令,控制传感器节点进行采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6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