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7335.9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8 | 分类号: | H04W48/08;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志博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0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入 控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和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方法为: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BWP,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接入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5g等通信系统的各种包括BWP的接入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小区的BWP单独控制接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一方面,5G系统可以支持远大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的系统带宽,从而可以支持更大的系统与用户吞吐量。另一方面,5G系统可以支持动态灵活的带宽分配,能够将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组成系统带宽的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可以支持窄带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节能模式的UE。即窄带UE或节能模式的UE可以只在其中部分BWP上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站为小区配置了大带宽BWP后,UE接入或驻留小区时,在某些BWP上可能是被限制接入(bar)的。而现有技术中,如果小区限制UE接入,则限制该UE对于此小区的全频带接入。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还未提出UE与基站之间如何进行基于BWP的单独控制接入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小区的BWP单独控制接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BWP,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当前BWP。由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用户设备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或,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用户设备当前BWP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小区的BWP单独控制接入的问题。其中,当前BWP为用户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的BWP。即当前BWP为用户设备接收的第二配置信息对应的BW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标识信息包括至少一个BWP的标识。即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标识信息指示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的至少一个BWP的标识,和/或允许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的至少一个BWP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控制参数,第一控制参数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第一类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这样一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控制参数指示用户设备是否限制接入或驻留第一标识信息指示的至少一个BWP,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小区的BWP单独控制接入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二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第二类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当前BWP。这样一来,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控制参数指示用户设备是否限制接入或驻留当前BWP,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小区的BWP单独控制接入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限制用户设备接入或驻留当前小区。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用户设备是否限制接入或驻留当前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