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7292.4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8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雷廷宙;王志伟;林鹿;杨淼;辛晓菲;李学琴;陈高峰;齐天;何晓峰;杨延涛;徐海燕;张征;吴艺峰;郜毅;吴铁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桶 生物质液体燃料 混合搅拌装置 密封盖 顶部敞口 液体燃料 搅拌杆 曲柄 通孔 液体燃料容器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资源 安全问题 高效利用 混合燃料 混合效率 搅拌装置 防渗漏 输出轴 挥发 互溶 皮套 调和 泄露 电机 穿过 隔离 燃料 污染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以及与搅拌桶顶部敞口配合的密封盖,密封盖顶部开设有通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通孔与搅拌桶内的曲柄搅拌杆连接,密封盖和曲柄搅拌杆通过防渗漏皮套与搅拌桶内部隔离。本发明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对液体燃料容器内的不同混合燃料综合搅拌与混合,一方面实现了不同液体燃料的混合、互溶和调和,提高了不同燃料的混合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液体燃料的泄露、挥发以及引起的浪费、污染和安全问题,最终加快了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以收集、储存、运输的最接近常规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可以培育和能够转化为液体燃料的碳资源。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中最重要的方面,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产业不仅对增强我国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和资源压力、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发展社会经济等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开发和利用较多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有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生物质基乙酰丙酸酯类以及生物质多元醇等。由于生物质液体燃料的热值、粘度、闪点、密度等理化特性与化石燃料不同,这些生物质液体燃料直接在柴油机或汽油机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同时目前的生物质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也不能达到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的条件。由于生物质液体燃料自身的可再生性和减排环保性,将生物质液体燃料部分地添加到汽柴油中,形成混合燃料及配方,可实现部分的化石燃料替代,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安全,由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将生物质液体燃料与汽柴油的充分混合再进行内燃机的利用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利用的重要前提。生物质液体燃料由于自身的理化特性与化石燃料的不同,如动力粘度、密度、酸值、表面张力等使得生物质液体燃料与汽柴油混合过程出现分层现象,不能直接添加到内燃机使用,所以互溶过程需要充分的搅拌混合。目前的生物质液体燃料系统存在着搅拌的局限性,容易出现搅拌过程液体燃料的泄露、挥发等现象,从而造成了燃料在制作过程的浪费,同时存在着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因此,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是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亟待发明和设计出合理高效搅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可以对搅拌桶内的不同液体燃料进行合理搅拌与充分混合,避免液体燃料的泄露和挥发,实现不同种类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完全和深度调和,满足了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应用标准,促进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利用和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混合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顶部敞口的搅拌桶以及与搅拌桶顶部敞口配合的密封盖,密封盖顶部开设有通孔,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通孔与搅拌桶内的曲柄搅拌杆连接,密封盖和曲柄搅拌杆通过防渗漏皮套与搅拌桶内部隔离。
优选的,所述曲柄搅拌杆包括竖直杆以及与竖直杆底部一体连接的斜杆,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120°-180°。
优选的,所述防渗漏皮套包括包裹密封盖底面的水平部以及包裹曲柄搅拌杆的凸出部,凸出部与水平部一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曲柄搅拌杆与防渗漏皮套凸出部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曲柄搅拌杆的斜杆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与防渗漏皮套的凸出部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的间隙填充设有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防渗漏皮套的底部外壁至少设有一组搅拌叶片,每组搅拌叶片至少包括两个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