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混合器和具有其的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7105.2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爱君;蔡燕妮;胡健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F16L55/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混合器 具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体混合器和具有所述流体混合器的管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达到传质、导热、混合均匀等目的,通常在管道的内周壁上焊接扰流件,以对流过的诸如溶液、矿浆等流体进行扰动。然而,在管道内焊接扰流件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尤其对于细长管道来说,制造更加困难,并且,一些扰流件占用管道较大的流通截面面积,对流体的流动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管道的输送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流体混合器,所述流体混合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混合效果好、流体阻力小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流体混合器的管组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内限定出混合通道,所述混合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且所述混合通道内设有多个扰流叶,每个所述扰流叶由所述管本体的周壁的一部分沿所述管本体的径向向内折弯而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可以在保证管道的输送能力的条件下实现较好的混合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扰流叶在从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的方向上沿所述管本体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流叶在从所述进口至所述出口的方向上沿所述管本体的周向呈螺旋阶梯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扰流叶分别在所述管本体的周向上和轴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扰流叶沿所述管本体的轴向排列成多排,每排所述扰流叶沿所述管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扰流叶被构造成矩形或圆缺形。
进一步地,所述管本体的外直径为d,所述扰流叶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管本体的中心轴线,所述扰流叶的宽度W和长度L满足:(d/4)≤W≤(d/6),1.5W≤L≤2W。
有利地,每个所述扰流叶的平行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管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体混合器还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设于所述管本体且围绕所述进口设置。
有利地,所述安装环的内直径不小于所述进口的最大直径且外直径大于所述管本体的外直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管组件,包括:管道;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流体混合器,所述管本体插设于所述管道内且与所述管道采用间隙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组件,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流体混合器,可以在保证输送能力的条件下实现较好的混合效果,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管组件1,
流体混合器10,
管本体100,混合通道110,进口111,出口112,扰流叶120,豁口130,
安装环200,
管道20,管接头30,密封垫片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10,该流体混合器1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混合效果好、流体阻力小等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流体混合器10,包括管本体100。
具体而言,管本体100可以为耐腐蚀钢管,管本体100内限定出混合通道110,混合通道110具有进口111和出口112,流体的流动方向为从进口111至出口112的方向。混合通道110内设有多个扰流叶120,每个扰流叶120由管本体100的周壁的一部分沿管本体100的径向向内折弯而成,且每个扰流叶120在管本体100的周壁上遗留豁口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7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铝箔袋
- 下一篇:一种散热器热量反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