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83514.5 申请日: 2017-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741941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1
发明(设计)人: 丛洪莲;蒋高明;李欣彤;董智佳;高哲;冯杏清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D04B1/14 分类号: D04B1/14;D04B1/16;D06M13/192;D06M15/564;D06P1/16;D06P1/38;D06P3/54;D06P3/66;D06M101/06;D06M101/32
代理公司: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代理人: 田昕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涤棉 抗皱 高密 针织 西服 面料 生产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针织面料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服的使用范围也逐步扩大,不再集中在商务方面,更多的是偏向时尚化的休闲款;在服装的打理上,人们更偏好于免烫抗皱的西服面料,这样更易于打理,穿着可以更加便利,这就对面料的免烫抗皱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今市面上的西服面料多选用机织面料,面料挺括有余而延伸性不足,无法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西服舒适性高要求。与此同时,针织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使得生产往高支高密方向发展,高机号针织圆机的出现使得产品往高端高品质方向发展,再加上针织面料独特的延伸性,使人们对高密针织面料满怀期待。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从而克服上述现有产品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机号为E40-E50的大圆机上,选择高支纱采用三路一循环的喂纱方式,编织六路一循环的西服组织;在三路一循环的喂纱方式中,第1、2路穿棉纱,分别在针盘针筒上吃纱,第3路穿涤纶丝,作为连接纱;在六路一循环的西服组织中,第1路的棉纱在针筒上一隔一吃纱,第2路的棉纱在针盘一隔一吃纱,第3路的涤纶丝在针盘针筒上交错吃纱连接,将单面编织的棉纱连接起来,第4、5、6路则与1、2、3路交换一隔一吃纱。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高支纱为80S以上的棉纱、50D以下的化纤。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在三路一循环的喂纱方式中,第1、2路纱长为120-220mm/100w,第3路纱长为180mm/100w。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还包括前处理、染色、抗皱免烫处理、烘干、焙烘、水洗、烘干、拉幅定型、成品。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前处理工艺包括烧毛、中和、练漂,其中练漂采用碱氧一浴法,前处理工艺中对面料不做丝光处理。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染色工艺采用两浴法染色,先用分散染料染涤纶,经还原清洗后再用活性染料染棉。

优选地,技术方案中,抗皱免烫处理采用多元羧酸或聚氨酯作为整理剂,选择轧焙法或浸渍法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选择高机号纬编圆机进行生产,通过中间涤纶连接丝的两面编织性提高织物的挺括性,充分利用针织面料独特的延伸性使西服面料穿着挺括,运动舒适,再加上专门的抗皱整理剂这样使得生产出来的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手感丰满细腻,柔软舒适、抗皱免烫,既有机织面料的挺括性,又有针织面料独特的延伸性,适用于高档服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的织物三角配置图。

图2为本发明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的织针排列图。

图3为本发明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一种涤棉抗皱免烫高密针织西服面料的生产工艺,其步骤为:

(1)机型及原材料选用:

选择日本福源进口的E40上二下四跑道双面针织大圆机编织,机型M-8ME22,棉毛配置,筒径33inch,路数90F,总针数4128,针盘和针筒各配置两针道。原料选用80S单股普通棉纱和50D/36F半光涤纶DTY编织,使生产的面料既保持涤纶的特性,又改善穿着不透气等缺点。

(2)织造和排纱工艺:

如图1-3所示,采用三路一循环的喂纱方式,第一路棉纱,纱长120mm/100w;第二路棉纱,纱长120mm/100w,第三路涤纶丝,纱长188mm/100w;以此类推。编织六路一循环的西服组织,第1路的棉纱在针筒上一隔一吃纱,第2路的棉纱在针盘一隔一吃纱,第3路的涤纶丝在针盘针筒上交错吃纱连接,将单面编织的棉纱连接起来,第4、5、6路则与1、2、3路交换一隔一吃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3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